中医常见病

肺胀

肺胀用药你知道

一、治法

肺胀的治法

肺胀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病证,扶正祛邪为其治疗原则。

一般感邪时偏以邪实为主,故以祛邪为主,根据水饮、痰浊、气滞、血瘀的不同,分别选用逐饮利水,宣肺化痰,利气降逆,调气行血等法,佐以益气温阳。

平时偏于正虚,一般以正虚为多,故以扶正为主,根据气(阳)虚、阴阳两虚的不同,肺脾心肾脏腑虚损的差异,或补养心肺,益肾健脾,或气阴兼调,或阴阳两顾,佐以化痰、活血。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

祛邪与扶正只有主次之分,一般相辅为用。

肺丨胀丨知丨识丨你丨知丨道

二,辨证论治

1.外寒内饮证

临床表现:

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咳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恶寒,周身酸楚,或有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代表方:小青龙汤

本方由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炙甘草、白芍、五味子组成。

若咳而上气,喉中如有水鸡声,表寒不著者,可用射干麻黄汤。

若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肺丨胀丨知丨识丨你丨知丨道

2,痰浊壅肺证

临床表现:

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汗多,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滑。

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气

代表方: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苏子降气汤由苏子、苏叶、半夏、当归、前胡、厚朴、肉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三子养亲汤由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组成。

如痰多胸满,气喘难平,加葶苈子;

兼见面唇晦暗、舌质紫暗、舌下青筋显露、舌苔浊腻者,可用涤痰汤加丹参、地龙、红花、水蛭;

痰壅气喘减轻,倦怠乏力,纳差,便溏,加党参、黄芪、砂仁、木香等;

兼怕风易汗者,合用玉屏风散。

肺丨胀丨知丨识丨你丨知丨道

3,痰热郁肺证

临床表现:

咳逆喘息气粗,痰黄或白,黏稠难咳,胸满烦躁,目胀睛突,或发热汗出,或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泄热,降逆平喘

代表方: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越婢加半夏汤由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半夏组成;桑白皮汤由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芩、黄连、栀子组成。前方宣肺泄热;后方清肺化痰。

若痰热内盛,痰胶黏不易咳出,加鱼腥草、黄芩、瓜蒌皮、贝母、海蛤粉;

痰热壅结,便秘腹满者,加大黄、玄明粉;

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者,加射干、葶苈子;

若痰热伤津,口干舌燥,加天花粉、知母、麦冬。

肺丨胀丨知丨识丨你丨知丨道

4,痰蒙神窍证

临床表现:

咳逆喘促日重,咳痰不爽,表情淡漠,嗜睡,甚或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入夜尤甚,昏迷,撮空理线,或肢体动,抽搐;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

代表方: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涤痰汤由半夏、茯苓、甘草、竹茹、胆南星、橘红、枳实、菖蒲、人参、生姜、大枣组成。

如舌苔白腻而有寒象者,以制南星易胆南星,开窍可用苏合香丸;

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舌红苔黄者,加黄芩、桑白皮、葶苈子、天竺黄、竹沥;

热结大肠,腑气不通者,加大黄、玄明粉,或用凉膈散或增液承气汤;

若痰热引动肝风而有抽搐者,加钩藤、全蝎、羚羊角粉;

唇甲发绀,瘀血明显者,加红花、桃仁、水蛭;

如热伤血络,见皮肤黏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者,配清热凉血止血药,如水牛角、生地黄、丹皮、紫珠草、生大黄等;

如血色晦暗,肢冷,舌淡胖,脉沉微,配温经摄血药,如炮姜、侧柏炭、童便或黄土汤、柏叶汤。

肺丨胀丨知丨识丨你丨知丨道

5,痰瘀阻肺证

临床表现:

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祛瘀,泻肺平喘

代表方: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

葶苈大枣泻肺汤由葶苈子、大枣组成;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组成。

痰多可加三子养亲汤;

若腑气不利,大便不畅者,加大黄、厚朴。

肺丨胀丨知丨识丨你丨知丨道

6,阳虚水泛证

临床表现:

面浮,下肢肿,甚或一身悉肿,脘痞腹胀,或腹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

治法:温阳化饮利水

代表方:真武汤合五苓散

真武汤由炮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组成;五苓散由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组成。前方温阳利水;后方通阳化气利水。

如水肿势剧,上渍心肺,心悸喘满,倚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涎者,加沉香、黑白丑、椒目、葶苈子。

肺丨胀丨知丨识丨你丨知丨道

7,肺肾气虚证

临床表现:

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如白沫,咳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暗紫,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代表方:补虚汤合参蛤散

补虚汤由半夏、干姜、茯苓、甘草、厚朴、五味子、黄芪、陈皮组成;参蛤散由人参、蛤蚧组成。

如肺虚有寒,怕冷,舌质淡,加桂枝、细辛。

兼阴伤,低热,舌红苔少,加麦冬、玉竹、知母;

如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等喘脱危象者,急加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

喘促重者加白果;

浮肿者可加生姜、大腹皮。

肺丨胀丨知丨识丨你丨知丨道

8,肺脾两虚证

临床表现:

咳嗽,痰白泡沫状,少食乏力,自汗怕风,面色少华,腹胀,便溏;舌体胖大、齿痕,舌质淡,舌苔白,脉细或脉缓或弱。

治法:补肺健脾,降气化痰

代表方: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

六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组成;玉屏风散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

如气喘者加炙麻黄、苏子;

痰多色黄稠者加用桑白皮、芦根、黄芩、鱼腥草。

肺丨胀丨知丨识丨你丨知丨道

三,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重视对原发病的治疗。一旦罹患咳嗽、哮病、喘病、肺痨等肺系疾病,应积极治疗,以免迁延不愈,发展为本病。加强体育锻炼,平时常服扶正固本方药,有助提高抗病能力。既病之后,宜适寒温,预防感冒,避免接触烟尘,以免诱发加重本病。如因外感诱发,立即治疗,以免加重。

肺胀患者,应根据体质情况调饮食。

虚证患者应加强饮食营养,肺气虚当忌寒凉之品,多进食有温补肺气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猪肺等。阴虚肺燥者可适当选用百合、莲子、山药、荸荠、鲜藕、雪梨、银耳、甲鱼以滋阴生津润肺。

实证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肺热痰黄者应禁食辛辣、油腻等助火生痰之品,宜选食萝卜、梨、枇杷等以清热化痰。痰浊阻肺者切忌生冷、肥腻厚味及甜食,以防助湿生痰而致咳喘加剧。

同时患者应正确面对此疾病,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避免忧思恼怒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肺丨胀丨知丨识丨你丨知丨道

-用出中医药效果,讲出中医药魅力-

-点赞或是在看都是莫大支持-

点击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tp/1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