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脾胃常见病的中医治法
中医所说的脾胃病是指西医消化系统中肠胃方面的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病症:如呃逆、胃痛、胃痞、久痢、吐酸、脘胀、便秘、胃热、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等。中医治疗脾胃病,注重改善患者的机体的不良状态,较少不良反应,故而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中医博士后张涛主任医师将治疗六种脾胃常见病的临床经验归纳得简洁明了: 萎缩性胃炎 中医认为是胃痞,以往认为以胃阴虚为主,张主任认为乃脾胃气虚,气滞血瘀,故以益气活血法治疗该病,药用黄芪、党参、白术;养血行瘀活络用当归、白芍;丹参、红花、莪术、仙鹤草、檀香、佛手片、枳壳使气行血行,补而不滞,消除痞满症状,临床效果满意。 胃痛? 中医认为是胃阴虚,故多在养以温阳之菟丝子、肉苁蓉辅之。前人总结菟丝子曰其“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为养阴通络之上品……与滋阴之中,皆有宣通百脉,温运和阳之意”。 呃逆 这是最常见的胃病,中医认为是由于脾气不升,引起胃气不降,反过来,胃气不降也致使脾气升清。所以,在治疗呃逆时,尤其对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呃逆,在注意降胃气的同时,稍佐升提脾气之品,如升麻、柴胡、荷叶。还要考虑到肺气的宣通对呃逆的治疗作用,故治疗顽固性呃逆时,常加入宣肺的桔梗、杏仁等中药。 脘胀? 中焦气机郁滞而胃脘胀满疼痛,中医称之为胃脘胀,常见于脾胃气虚、阳虚、阴虚等虚证,或痰阻、湿郁、肝郁、食滞等实证,所以治疗胃胀,必须以理气之方,然用药则选用质轻、性平、温和的理气药,如佛手(花)、枳壳、香橼皮、陈皮、合欢花(皮)、厚朴花等。 便秘? 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形成便秘的基本病机是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中医治疗便秘分虚实而治,实证以祛邪为主,据热、冷、气秘之不同,分别施以泻热、温散、理气之法,辅以导滞之晶;虚证以养正为要,依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主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酌用甘温润肠之药。 溃疡? 消化道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症状乏力,腹胀腹痛,纳差、泛酸、嗳气,消化道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中医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常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并审证求因,审因论治。邪实者以祛邪为急,正虚者以扶正当先,虚实夹杂者又应邪正兼顾。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在辩证治疗时,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和运用“通法”。根据症状的不同,或采用半夏泻心汤加蒲公英、败酱草等抑酸护膜,或用黄芪建中汤加味等。 图文来源于网络综合,出处无法追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仙茱名医张涛 (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后) 仙茱国医馆中医妇科与不孕不育治疗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医脾胃病专家,中医疑难杂症病专家。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青年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西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获得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1项,上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1项。 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胡珂教授、谢建群教授,主要从事脾虚证及脾胃病治法中医方药研究。临症之时强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初病在经,久病入络”,“肿瘤当从痰瘀论治”的理念出发,擅长应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妇科病、不孕不育等,尤其是在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溃疡性结肠炎,不明原因腹泻等领域疗效卓著。 对于中医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不育等疾病亦由丰富经验。 坐诊时间:周一(19:30-21:30) 周六(14:30-17:30)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jg/998.html
- 上一篇文章: 推荐最新版药食同源原料目录出炉啦
- 下一篇文章: 最全的保健品药食同源原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