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一味本草——厚朴。别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紫油厚朴。厚朴的树皮、根皮、花、种子及芽皆可入药,以树皮为主,为著名中药。归脾、胃、肺、大肠经。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

功效:

明代《本草汇言》称:“厚朴辛、苦、温、燥,入脾经、胃经、肺经,散滞调中,推为首剂。”明代李士材云:“厚朴,脾胃药也。温中下气,是基本功。”清代杨时泰说:“凡病乎寒湿之邪,实为的对。”多用于防治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之症。张锡纯说:“寒胀之病于大热药中兼用厚朴,为结者散之神药,诚不误也。”

总结一下,厚朴有以下几大功效:

1、治久患气胀心闷,饮食不得,因食不调,冷热相击,致令心腹胀满:厚朴火上炙令干,又蘸姜汁炙,直待焦黑为度,捣筛如面。以陈米饮调下10克,日三服。亦治反胃,止泻。

2、治虫积:厚朴、槟榔各10克,乌梅二个。水煎服。

3、食积气滞,腹胀便秘:该品可下气宽中,消积导滞。常与大黄、枳实同用。若热结便秘者,配大黄、芒硝、枳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

4、痰饮喘咳:该品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若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可与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若寒饮化热,胸闷气喘,喉间痰声漉漉,烦躁不安者,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可与桂枝、杏仁等同用。

5、七情郁结,痰气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亦可取该品燥湿消痰,下气宽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苏叶、生姜等药。

厚朴的种类类别

一、干皮

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0.2~0.7cm,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长13~25cm,厚0.3~0.8cm,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时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二、根皮

又称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质硬,较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三、枝皮

又称枝朴。呈单筒状,长10~20cm,厚0.1~O.2cm。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四、饮片厚朴

呈弯曲的丝条状或单、双卷筒状。外表面灰褐色,有时可见椭圆形皮孔或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切面颗粒性,有油性,有的可见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四、姜厚朴

形如厚朴丝,表面灰褐色,偶见焦斑。略具姜辣气。

食用方法(验方)

厚朴苦燥泄降,辛散温通。入脾、胃、大肠经,既除胃肠之湿滞、食积,又理胃肠之滞气,故为治湿阻、食积、气滞所致脘腹胀满之要药。入肺经,能降气、除痰湿而平喘,为治咳喘痰多所常用。因此在食疗中也有非常好的功效作用。

薄荷叶厚朴玉米芯汤

主料:薄荷叶50g,厚朴15g,玉米芯2根,姜片5g,盐适量

做法:把薄荷叶、厚朴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玉米芯洗净后切成片状(也可不切直接放入)。在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调至大火将水煮沸。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继续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煲4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季节交替的时候,或许自己的身体还没觉察出来,皮肤就已经用过敏的症状来迫不及待地告诉你了。薄荷叶有透疹止痒、消炎镇痛的功效,配合厚朴,也就是厚朴树的卷筒状树皮,可以下气平喘;再加上利水的玉米芯,三者一起入汤?制,可以有效地减轻换季时许多皮肤上的过敏症状。

维康中医;专注中医始于,上医治未病,更多健康知识请







































盖百霖在哪些药店出售
白癜风光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jg/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