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温公续诗话》中记载:“文德殿,百官常朝之所也。宰相奏事毕,乃来押班,常至日旰,守堂卒好以厚朴汤饮朝士。朝士有久无差遣,厌苦常朝者,戏为诗曰:‘立残阶下梧桐影,吃尽街头厚朴汤。’”

而当中所提“厚朴汤”就是具有行气平喘、化湿导滞功效的汤饮。

药用逸事

明代《本草汇言》称:“厚朴辛、苦、温、燥,入脾经、胃经、肺经,散滞调中,推为首剂。”

明代李士材云:“厚朴,脾胃药也。温中下气,是基本功。”

清代杨时泰说:“凡病乎寒湿之邪,实为的对。”多用于防治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之症。

张锡纯说:“寒胀之病于大热药中兼用厚朴,为结者散之神药,诚不误也。”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说:“滞气稍行即去,余滞未尽以炒枳壳,陈皮”,“然枳壳也能耗气,比之厚朴稍缓,比陈皮亦重”。如果滞气再减一半,只可用陈皮以和诸药,枳壳不宜再用了,这是古人用药的层次。

什么是厚朴?

厚朴hòupò:淳厚、朴实意也。

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树皮或根皮。厚朴树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开黄白色或白色的花,有浓郁的香气。此外,厚朴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把它的皮、叶撕裂或者枝、叶折断,都可以看到一条条又白又细又有韧性的小丝,甚至比蜘蛛丝要粗,要白,要牢。

采摘制作

立夏到夏至期间剥取生长20年以上的植株的干皮或根皮(须先将外表粗皮刮去),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分类

药用厚朴分干朴和根朴。产自四川者称“川朴”,产自浙江者称“温朴”。

“筒朴”:为主干的干皮,经加工后卷成双卷筒状,形似"如意",故又称为"如意卷厚朴"或"如意朴"。

“靴筒朴”:为靠近根部的干皮,经加工后其形如靴,一端呈喇叭口状。

“鸡肠朴”:根皮经加工后卷成单或双卷,形弯曲如鸡肠,根朴因较细小而弯曲。

功效和作用

厚朴性温,味道苦、辛。功能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等情况。

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

本品苦燥辛散,能燥湿,又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本品可下气宽中,消积导滞。常与大黄、枳实同用,如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

3、若热结便秘者,配大黄、芒硝、枳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即大承气汤。——《伤寒论》。

4、痰饮喘咳。

本品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若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可与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如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

5、七情郁结,痰气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亦可取本品燥湿消痰,下气宽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苏叶、生姜等药,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药膳养生

厚朴止咳花茶(来源:本草纲目)

材料:厚朴花10g。

做法:焙干,沸水冲泡。代茶多饮。

作用:平喘,下气,止咳。适用于梅核气。

厚朴和胃茶(来源:本草纲目)

材料:厚朴花、羚羊角粉、竹茹各3g,鲜青果10个。

做法:将青果去尖,研磨成碎末,一齐制成粗末,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作用:适用于老年气虚,痰黄粘稠,咯吐不爽,咽红疼痛,口干欲饮,胃纳不香等。

请根据个人体质状况选择适合的茶饮

文案:祝靓

校对:刘洋

本文图片来源自网络

赞赏

长按







































北京到哪里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科医院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jg/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