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一有症状可能就晚了可惜很多人不
血脂是什么? 血脂并不是血液中的油脂,而是血液中所有脂类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适当的血脂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需物质。但如果血脂水平偏高,就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会引起血压、血糖等指标异常。 血脂既可以在人体肝脏、脂肪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称为内源性血脂;也可以从食物中摄入吸收,进入血液变成血脂,称为外源性血脂。 正常情况下,内源性血脂和外源性血脂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血脂代谢平衡。当从食物中摄入的多了,自身合成的就会减少,反之亦然。 但如果两者不能维持平衡,如长期食用大量高脂食物,就可能形成高血脂。过多的血脂会在血管内沉积,造成血管狭窄,还会引起血管钙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形成血栓,诱发心梗、脑卒中等疾病。 不过,早期的血脂异常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当身体出现了相应的不适感,很可能意味着血脂异常已经到了中晚期。 所以我们建议20~40岁之间的普通健康人群,至少每5年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以后的女性,每年应该查一次;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糖尿病等疾病或者有这些疾病高危风险的患者,可以每3-6个月查一次血脂。 测血脂,这几点要注意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测血脂前,应做到以下几点: 避免高脂食物、饮酒 检查前的最后一餐,应该避免食用高脂食物,不要喝酒。因为喝酒会使体内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导致化验结果的偏差。 空腹12小时 做血脂检查之前,我们建议一定要禁食。从前天晚上到第二天早上,空腹12个小时左右,然后进行晨间取血。 避免服用某些药物 如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激素类药物等可影响血脂水平,导致检验的误差。 保持血脂健康,可以这样做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血脂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调节饮食习惯,坚持低糖、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高纤维5个原则,能较好地保持血脂健康。 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少吃主食,改用粗粮代替;适当多吃鱼肉、禽肉、瘦肉等优质蛋白;减少煎炒炸等烹饪方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平时可适当多吃桑葚、葡萄等富含白藜芦醇的食物,辅助调节血脂。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jg/3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早期高血脂症状,容易患高血脂的4大人群
- 下一篇文章: 高血脂的早起五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