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多余
细嗅一味书香,收获一片草原~ 写世俗的事,有绿荫的房子, 摆放停当的碗筷,喝一半的苦茶水。 不一定要有男女,不一定要有故事。 “午后,复与内子至,种花树于两堤。” “至寓山,植桃、柳于两堤。” “至寓山植木芙蓉,遇雨,覆阅《楞严经》。” “下雪如豆粒大。” 近日读《自鉴录》,在这册日记中,我尤其喜欢这几个细节。新年里,祁氏没有间断的事大约有这几件,读经、回复书信、陪伴老母与夫人,以及种树。 他在序言里说,自己读了很久的《楞严经》,但是心性并没有得到太多平和,颇有自嘲的意味。我倒是很喜欢他这话,难得的真诚。 早年看《孽海花》时,尤其记得这样一段描写。 “洞门里面方方一个小院落,庭前一架紫藤,绿叶森森,满院种着木芙蓉,红艳娇酣,正是开花时候。三间静室垂着湘帘,悄无人声。那当儿,恰好一阵微风,小燕觉得正在帘缝里透出一股药烟,清香沁鼻。掀帘进去,却见一个椎结小童,正拿着把破蒲扇,在中堂东壁边煮药哩。” 满院子的木芙蓉,是怎样的画面,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画里,年迈的老人吟着诗:“淡墨罗巾灯畔字,小风铃佩梦中人。” 此时已是暮春,在山间散步,四下蝉鸣愈燥,想着应该是桐花开的季节。穿过林子时,还看到早熟的茶耳朵、覆盆子。林间几座坟茔,土色尚新,还能看出上头挂的彩纸的颜色。 周围种了许多桐树,阳光中落花纷纷坠下。桐花树不见得多粗,却总是高出周围的树,花朵飘散后,只有一部分覆在地面,许多被半空中的枝叶揽住。 野樱桃有八分熟,鸟儿都不光顾,说明很是难吃。厚朴花也开着,树长得不是很高,叶子宽厚,开的花类似广玉兰,没有走近闻过,不知有没有香气。还是来这里才认识厚朴花的,此花还可入药,我格外喜欢它的名字。 “桑叶露枝蚕向老,菜花成荚蝶犹来。”“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读《范石湖集》,几句写初夏时节的诗,都很细致,非有过山居生活的人不能玩味。 初夏的桑叶已经不细嫩了,摸起来会有粗糙感,故乡不养蚕,但看过蚕茧,圆白如雪。二月菜花就凋谢,结成扁长的果子,就是荚。旧时庭前常有槐树,槐荫下可消暑。 一直很喜欢槐树,槐花垂下来时极美,又可入药作食,是美好又经济的树木,能长很高大。闲暇也就是这样的此在,思虑褪去,连文字也只是自然生发。如果写个世俗间的故事,大概会有绿荫下的房子,摆放停当的碗筷,喝了一半的苦茶水。 不一定要有男女,不一定要有真正的故事,这样已经很好。 作者,雲姑 新书《居山而行》正在热销中~ 诠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的洒脱人生, 一部让人远离浮躁、慰藉身心的寄世之书, 青城版《浮生六记》。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gx/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满过后这些和夏天有关的事,请你花三分钟
- 下一篇文章: 讲座实录余秋平全面讲解伤寒论少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