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总结,中医必学,建议收藏
北京看皮肤病的好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78663.html 气虚——神疲、乏力、体倦、脉虚。 心气虚=气虚+心悸、怔忡。 肺气虚=气虚+咳嗽、喘息。 脾气虚=气虚+食少、腹胀、便溏。 肾气虚=气虚+腰膝酸软。 血虚——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口唇指甲颜色淡白、肢体麻木。 心血虚=血虚+心悸、失眠。 肝血虚=血虚+两目干涩。 阴虚——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心阴虚=阴虚+心悸、失眠、心烦。心烦=热扰心神 肺阴虚=阴虚+干咳无痰。 肝阴虚=阴虚+两目干涩、视物昏花。 脾胃阴虚=阴虚+干呕呃逆、饥不欲食。 肾阴虚=阴虚+腰膝酸软。 阳虚——畏寒肢冷、小便清长+气虚。 心阳虚=阳虚+心悸。 脾阳虚=阳虚+食少、腹胀、便溏。 肾阳虚=阳虚+腰膝酸软。 寒痰——痰多色白清稀 热痰——痰色黄粘稠 湿痰——痰多色白易咯 风痰——痰多泡沫 燥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以咳出 1、疼痛:刺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尤甚,经久不愈。 2、肿块:腹腔肿块质硬,推之不移(癥积) 3、发绀:皮肤、口唇指甲色青紫。 4、出血: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有血块。 5、舌脉证:舌暗紫有瘀斑,脉涩。 6、全身症状: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疼痛性质 1、实证:不通则痛; 2、虚证:不荣则痛。 -------------------------------------------------------------------------- 一、病历辨证依据(病因病机、病变部位、病理性质) 1、病性病位导致的外在表现。 例如:风寒侵肺,肺卫失宣,故见咳嗽。 2、病性病位导致的内在表现。 例如:寒邪收引肺卫,令毛窍闭塞,故无汗。 3、舌、苔、脉,均为xxxx之象。 例如:舌薄苔白,脉浮紧,均为风寒袭肺之象。 二、病因病机分析 病性病位导致外在表现。 例如:风寒袭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 三、治法总结(标本同治) 1、根据证型选择治法。 例如:表证=解表; 风寒=疏风散寒; 风热=疏风清热; 虚证=补血、益气、滋阴、温阳、壮阳、扶阳、润燥、 实证=泻火、逐水、宣通、逐瘀、 2、根据症状选择治法。 例如:咳嗽=止咳; 喘=平喘; 呕吐=止呕; 泄泻=止泻; 痰热=清热化痰; 淤血=活血散瘀; 水饮=化气行水; 出血=止血; 淋=通淋; 石=排石; 3、与脏腑有关的治法: 例如:肺:化痰、止咳、平喘 脾胃:和胃降逆、降逆止呕、和胃止痛、 肝:疏肝理气、 心:安神、 肾: 痰:浊、阻、 湿:蕴、困、 寒:袭、雍、 热:郁、犯、 阴:虚、亏耗、 阳: 4、特殊典型字眼: 饮食积滞:嗳腐吞酸、酸腐、 肝胆有关:斜肋、得嗳气矢气则舒、善太息、 肝郁:因情志变化、 气滞:胀痛、 阳虚:?白、手足不温、 阴虚:烦热、 湿热:黄腻苔、滑数脉、 淤血:刺痛、痛有定处、癥积、癥块、舌质暗紫、 虚寒:喜温喜按、 虚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虚证:喜按、 实证:拒按、 表证:发热恶寒、 胃阴虚:干呕、饥不欲食。 热:口渴、溲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数。 少阳证:寒热往来。阳明证:大便秘结。此二病用大柴胡汤。 湿毒侵淫:身发疮痍。 -------------------------------------------------------------------------- 简易方剂(方名即是药物组成)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苓桂朮甘汤 桂枝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 麻杏石甘汤 甘姜苓术汤 参附汤 参蛤散 黛蛤散 -------------------------------------------------------------------------- 胃痛:黄芪建中汤 呕吐:理中汤 腹痛:小建中汤 -------------------------------------------------------------------------- 特殊组成方剂 黄芪建中汤=黄芪+小建中汤=饴糖+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香砂六君子汤=木香+砂仁+六君子汤=半夏+陈皮+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归芍六君子汤=当归+芍药+六君子汤=半夏+陈皮+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四物汤=熟地、芍药、当归、川芎。也叫加味四物汤 四妙丸=薏苡仁+三妙丸=牛膝+二妙丸=苍术、黄柏。 圣愈汤=人参+黄芪+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 导痰汤=枳实+天南星+二陈汤=半夏、橘红、茯苓、甘草。 增液承气汤=大黄+芒硝+增液汤=玄参、生地、麦冬。 双合汤=茯苓、白芥子、甘草+桃红四物汤+二陈汤 白虎加桂枝汤=桂枝+白虎汤=粳米、甘草、知母、石膏。 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 黄连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大承气汤=芒硝+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 茵陈五苓散=茵陈蒿+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 茵陈四苓散=茵陈蒿+四苓散=泽泻、茯苓、猪苓、白术。 越婢加术汤=白术+越婢汤=石膏、麻黄、生姜、大枣、甘草。 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 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肉桂、附子。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 济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肉桂、附子、牛膝、车前子。 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逍遥散=当归、芍药、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 逍遥贝蒌散=贝母+瓜蒌+逍遥散=当归、芍药、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 加味清胃散=甘草+犀角+连翘+清胃散=升麻、黄连、当归、生地、丹皮。 二陈平胃散=半夏+陈皮+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不换金正气散=半夏+藿香+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胃苓汤=平胃散+五苓散 注: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提到的中医药知识,仅供学习交流。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tp/11455.html
- 上一篇文章: 厚朴中医徐文兵谈防疫
- 下一篇文章: 条你必须懂的中医至理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