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厚朴祛湿药18仲景药
作者:傅延龄 李家庚 编辑:经方全球同学会 厚朴 厚朴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皮、根皮及枝皮。味苦、辛,归脾、肺、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1.行气燥湿 主治阳明腑实证的大、小承气汤,仲景均以厚朴苦辛温行气除满。主治“痛而闭”的厚朴三物汤,还有主治“支饮腹满”的厚朴大黄汤、厚朴七物汤、栀子厚朴汤等,虽主症各异,然仲景以厚朴为方中的君药,皆是取其行气以除腹满为旨。 李杲曰:“厚朴,苦能下气,故泄实满,温能行气,故能散实满。”朱震亨亦曰:“厚朴气药也,温而能敌,消胃之实也”,并说“厚朴能治腹胀,因其味辛以提其气”。《本草经疏》指出:“厚朴,辛能散结,苦能燥湿”。《别录》中亦谓:“厚朴,主温中,能疗腹痛胀满”。《本草汇言》则对厚朴的主治功效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厚朴,宽中化滞,平胃气之药也。凡气滞于中,郁而不散,食积于胃,羁而不行,或湿郁积而不去,湿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温可以燥湿。”因此,《斗门方》以厚朴用姜汁炙,治气胀心闷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用厚朴配腹皮,行气利湿,长于行中焦气机,以宽胸隔脘腹;平胃散以厚朴为臣,行气化湿除满,经用姜汁炙而辛散水湿之力增,并能降浊止呕。《鲍氏小儿方》用其配干姜治寒中洞泄。《梅师集验方》用其配黄连,治水谷痢久不瘀等。充分说明了本品是行气燥湿、消胀除满的要药。 2.下气消痰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治”。“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观之,厚朴下气、止咳平喘之功不可没。仲景用半夏厚朴汤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亦是取厚朴下气消痰之能。王好古谓其“主肺气胀满,膨而咳喘。”《别录》指出厚朴能“消痰下气”疗“胃中气逆及胸中呕不止”。《本草经读》述:“厚朴,气味厚而主降,降则温而专于散,苦而专于泄。中风有便溺阻隔症,伤寒有下之微喘症……头痛有浊气上冲症,俱宜主以厚朴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亦谓其“为温中下气之要药”。并指出“其与姜、术并用,善开寒痰凝结,其味辛,又能入肺以治外感咳逆”。各家皆论证厚朴有消痰下气平喘之效。 用量用法: 仲景用厚朴者计14方。 1.用量 注明用量者11方,其中半斤者3方,4两者2方,2两者2方,5两、3两、8两、1尺各1方。观仲景用厚朴:用于除胀者量重,如厚朴三物汤用8两,厚朴三物汤即小承气汤,惟以厚朴与枳实多用而易其名;大承气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各用半斤;表证重者量大,如厚朴七物汤;厚朴七物汤证中有“发热”、“脉浮而数”,则用半斤;而小承气汤仅有微热,则用2两。今人常用量为3~10g。 2.炮制 仲景用厚朴14方中,6方注明“炙,去皮”。《炮制药歌》论:“厚朴……最忌连皮用,去净方能不耗神。”现代研究发现,厚朴主要含挥发油,但在木栓皮中挥发油含量不高,去外皮可使生药中挥发油含量增高,作用增强。 姜炙厚朴免刺咽喉,增强辛散力,能化湿和胃。治脾胃气滞、饮食不佳、喘咳短气。 3.用法 仲景用厚朴方中有先煮之例,如:大承气汤、厚朴三物汤等。提示内服入汤剂,要先煎,可充分发挥行气除满之功,亦可为末入药作丸、散服。 使用注意: 《药性论》曰:“忌豆,食之者动气。”《本草经读》谓厚朴“所主皆为实证”。又本品温燥,故五脏虚损、气血不足者,孕妇慎用,阴虚有热者忌用。 药理研究: 厚朴主要含厚朴酚及厚朴碱和β—桉叶醇。药理作用有降低血压、健胃、抗菌和松弛骨骼肌的作用[1]。 临床应用: 1.手术腹胀 在腹部针麻手术前12小时吞服5~10g厚朴粉。观察36例子宫切除手术,对消除和减轻鼓肠现象有较好的疗效[2]。 2.急性肠炎 用厚朴适量研末,每次服3g;或与适量面粉制成糊丸,每次服4.5~9g,每日2~3次;或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1g),每次肌内注射2ml,每日2~3次;或用厚朴煎剂内服,每次1ml(相当于生药6g),每日2次。 观察治疗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46例,用药3~9天后,治愈43例,2例进步,1例无效[3]。 参考文献: [1]孔增科,《实用中药手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2]上海医院,《新医药学杂志》,,(4):25; [3]孙心楚,《中级医刊》,,(7):。 本文摘自《张仲景医学全书·张仲景药物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1月第2版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一个全球中医人学习经方的平台 经方,即医圣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之方。学习经方,可接受辨证论治原则的训练,认识中医学的本质特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学习仲景理法方药的应用,明方剂之源、方剂变化的方法与策略,领会中医的医学认识方法,训练中医的思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sg/3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精读伤寒论1822条
- 下一篇文章: 金匮要略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