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这些毛病了,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大人把太阳病放在开篇来说,并非是没有原因的。虽说是小毛病,但处理不当,还是不时见到一些迁延日久而不愈的例子。当然,多数时候是容易处理的。只要你掌握了六经辨证体系,一般而言,都是疗效迅速。基本情况就这些,看看舌象:舌质看起来有点红,淡红或稍红,并无太大问题。关键处在于舌苔,白而稍厚,隐隐透出水气,还造成了照片的反光效果。我们以前在乡下走夜路,有这样一句说话:光水,白石,黑泥——意思是说,反光的是水,白色的是石头,黑色的是泥土。这是民间的智慧结晶,所以,看到舌象有反光点,基本就是水气明显的象征。当然,有水气的舌象,照片并不一定有反光点;但有反光点的舌象,必定有水气。结合流鼻涕、鼻子不透气,那就是表证未除。吃了感冒清热颗粒后,咳嗽频繁,说明孩子这个是寒证,非热证。经方体系中解表的两大类:麻黄类方和桂枝类方,该选哪个?虽然临床上有“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的说法,但天气炎热的时候,完全无汗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所以,这样的鉴别并不完全可靠。从舌象上看,舌质和舌尖边都是稍红的,这种情况一般不宜用桂枝。排除了桂枝类方,那就从麻黄类方中选择了。这种情况,首选自然是麻黄汤了,但因孩子舌象的原因,就去掉了桂枝。加一点茯苓去水气,再加一点厚朴,辅助推动一下气机。方子就出来了。麻黄汤去掉桂枝,又叫三拗汤。所以,这个方子可以叫做三拗汤加厚朴茯苓。效果如何?自然是看得见的。六经辨证体系的神奇,非亲身体验者,难以有体会。接下来,再看一例:症状比较多,看看舌象如何:舌象可以看到,舌尖和其他区域相比较,是偏红的。舌苔稍觉白厚。患者有怕冷的表现,说明表证未除。双脚和腋下冷,但手还好,说明有厥证,但不严重。大便粘黏不成形,说明有不太严重的太阴证。严重的太阴证会腹泻,这里只是不成形,所以说是不太严重的太阴证。患者汗出后,感觉好一点了,即使尚有怕冷,但又没有鼻塞、流鼻涕等表现,表证可以说是轻微的,并不需要太着重去处理。后半夜咳痰多,黄白夹杂,又小便黄,说明是寒热夹杂的情况。知道这些信息后,处方就可以确定了:我之前在文章中就分享过,小柴胡汤中,只有柴胡是微寒,黄芩是寒的,其他五味组成药物都是甘温或甘平的,所以,用来治疗一些寒热夹杂的疾病,是非常适宜的,临证时只要随证加减化裁即可。因为患者有轻微的太阴证,所以,干姜就加上了,而患者咳嗽明显,五味子也是需要的,干姜五味子是一对好兄弟,治疗咳嗽同仇敌忾。因为这个咳嗽是寒热夹杂,细辛这种猛人就不需要参与了,先歇着。真的是寒饮严重,才轮到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剑客一起出动,那就是所向披靡了。效果可谓一剂知,二剂已。曾经有人说过,我不屑治感冒发烧咳嗽这些小毛病,我专治大病。我笑笑不语。医圣老人家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他的作品《伤寒杂病论》可是大病小病都有,而且,很多时候道理是相通的,如果小毛病治不了,实在难以相信大毛病就会治。至于本文发了之后,我预料大概会有些人问,为何不按书上所说,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我的回答是:不解释,尽信书不如无书。自己试验过就知道了,所谓法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还有一部分人对网诊嗤之以鼻,认为不可靠。我就说句心里话,会治的话,网诊也治了;不会治的话,就是坐在你对面,切脉半小时,听你说上一个小时,也未必会治。所以,无论网诊还是面诊,医院还是民间,关键不在于头衔,不在于执业职称,不在于年龄大小,不在于你的师傅是谁,而在于,你是否真正的学会了。我永远尊张仲景大人为师,虽然我不成器,但我每天都在努力,希望朝成器的方向挪动一点。运用六经辨证体系,对多数疾病而言,是效如桴鼓的,正如医圣所言: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当然,偶尔也会发生一些被打脸的事情,相信每一个医者都很难避免。曾经给一位瘦小的女生开过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用以治疗十多天不愈的痰饮咳嗽。该女生喝了两副,感觉好一些了,但她嫌慢。后来,她想,我给她的汤药喝起来辣辣的,估摸着里面放了姜,就买了一斤生姜回来,一次切了半斤,煎成浓浓的一大碗,一饮而尽,而后一夜安眠,十多天的咳嗽就此好了。她告诉我的时候,我只能叹道:单方一味,气死小医我呀!怪我看她瘦小,干姜只用了20克,如果胆子大一点,用上60克,也可能一次就好了。当然,像这样的例子还是极少数的,更多的案例是喝了姜汤,胡辣汤等而后咳嗽变严重的。《黄帝内经》有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不独肺也。临床上,咳嗽的成因非常复杂,自然不是姜汤和胡辣汤可以通治的。看我文章的读者,不少是久病的患者、中医爱好者和中医相关行业从业者,有时候会问我该读什么书:答案我告诉你们了,该如何选择,自己决定,开端错,一错再错,变成老庸医。当年,我曾写了一篇小文,可以想见我对某些家喻户晓人物的态度,按需阅读:《医学大咖聚首,告诉你有关中医的一些事——》。结一记于年5月26日于积步书斋如对中医有兴趣者,可扫描下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sg/1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