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峻攻排异法

症状:“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大承气汤主之。”“伤寒吐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潮热谵语,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伤寒论》

以上除满通便排异与峻攻排异,是一个症状的轻重缓急的排异法,用法有所区别。我们从小承气汤症状中看“汗出不恶寒”,表明排异反应已不在体表。“腹满而喘,有潮热。”知道结肠中已有硬屎,干燥的硬屎障碍了排大便。

肠腺分泌入结肠的病理废物,存于结肠中不能代谢于体外,会在结肠被吸收进入循环,引起中枢神经中毒出现脑症状。

如下条所说:“独语如见鬼状,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这是十分危险的脑中枢中毒症状。微喘是呼吸衰竭的表现;两眼“直视”表明脑中枢已发生障碍;“谵语,不识人”为意识中枢障碍;“循衣摸床”也完全是无意识行为。

这个濒临死亡的状况,完全是由前面所说调胃承气汤证与小承气汤证发展而来。如果在“发热恶热,汗出而渴”的阶段中用调胃承气汤排出病理物,本来是可以治而愈的。

但是失去了这个病机,在结肠中的粪便留滞发酵,产生出化学气体,又不能排出,必然发生腹胀满,不大便,形成上述小承气汤症状,用小承气汤可治愈。

这个病如果再延迟,则发展成大承气汤的危急阶段。在大承气汤阶段中,干燥粪便由于强吸收,结成坚硬的算珠形物质,结肠中充满了有毒的气体,由于再吸收进入循环中的有毒物质已在侵害大脑中枢,已经发生了中枢神经障碍,这已是生死立判的时刻了。

02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是攻下排异法中最峻猛的方剂,小承气汤是除满消胀的通下法,大承气汤是攻坚除胀满疼的峻攻方剂。

小承气汤方:大黄56g、厚朴28g(去皮)、枳实3枚(约30g)。

以上三味,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分温二服。初服当大便,不便者尽饮余药。若得大便,勿服余药。

小承气汤以大黄为主。大黄的功能见调胃承气汤的解释。厚朴苦温下气,消胸腹胀满。枳实苦寒利气,消胀满痞疼逆气。枳实、厚朴合用,有促进胃肠节律性蠕动的功效。这三味合用,作为破痞满通下排便的方剂,已达到极为神妙的境界。其中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又经两千年的临床检验,是效如影响的经典方剂。

03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证的成因,是胃的运动减缓,食物在肠腔留滞时间过久,腐败发酵生成大量化学有害气体,又因结肠强吸收造成干燥硬屎,气体与硬屎都因为结肠的蠕动减缓而不能排除,所以发生腹大满不通、腹满而喘、短气、潮热等等症状,这便是排异障碍。

如果结肠腺分泌入肠道中的病理物,排异成功,则病愈。这便是大承气汤的功效。

大承气汤方:大黄56g、厚朴g、枳实5枚、芒硝60毫升。

以上四味,以水毫升,先煮二物取毫升,去滓,内大黄,煮取毫升,去渣,内芒硝,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药勿服。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三个方剂大黄用量都是56g。调胃承气汤是“少少温服之”,小承气汤是“分温二服”,大承气汤是同芒硝60毫升“分温再服”。大黄的内服量是不同的,而且辅佐的药物也是不同的,所以三者的通便作用有轻重缓急的不同。

调胃承气汤可谓“润燥通便”,小承气汤可谓“除满通便”,大承气汤可谓“攻坚通便”,都是以代谢病理物质为目的的排异法。

本文摘自《本能论》,作者郭生白先生,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直接在小程序商城购买郭老书籍。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jb/1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