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治疗痤疮医院 http://m.39.net/pf/a_9125685.html
鲁法庭中医工作室儿科专题篇年1月15日更新伤寒践行录

病案分享

厚朴麻黄汤验案1则

案例剖析:

该患者女性,64岁。平素易感风寒且较常人怕冷,大便时有结燥。平素性子急躁,时而口苦咽干目眩。此次因天台劳作当风而发病,初期鼻塞清涕恶风喷嚏。2日后明显咳嗽,夜不能寐。初服养阴润肺方药无明显效果。就诊时,查及:舌象特点:舌质淡红其舌边红,舌中根部舌苔白厚腻泛黄。对于薄黄苔,考虑患者自服中成药染苔所致。故可排除。故综合分析,诊断为:风寒束肺兼痰湿组织,少阳枢机不调。方用厚朴麻黄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服用两剂痊愈。

相关方药解析:

《金匮》“肺痿肺痈咳逆上气篇”第10条:“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此条有“脉浮”,可以推测病在表且正气不虚,尚能驱邪于表。以咳为唯一主证,提示肺宣发肃降失调突出,临床外有风寒在表,内有痰饮水湿为患者,宣发肃降尤其严重,痰湿在内不化,风寒外束致阳郁于内,则化热之势不可不防。故而有厚朴麻黄汤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原方用法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药分3组:

第1组:“麻黄 杏仁 石膏”,这就有了麻杏甘石汤的影子,《伤寒论》“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杏甘石汤主之”,此方也用麻、杏、膏,说明也当有喘、热,可能有汗出。

第2组:“姜、辛、夏、味”,这就有了小青龙的一半,说明应该有痰湿水饮。

  第3组:剩下的只有两味药“厚朴、小麦”。

  《本经》“厚朴: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伤寒论》“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另外就是“厚姜夏草参汤”与“承气汤”、“栀子厚朴汤”条。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推论出,厚朴的主要作用是“消喘,消腹胀”。小麦在《本经》中没有。后世:“小麦:甘凉,归心经,敛汗,益气,除热”。而我更倾向于将小麦与仲景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及竹叶石膏汤中粳米的用意等同。防止性寒而质地重坠之石膏可能对中脘带来的损伤。

  所以,全方是以“平喘、降逆除痰为主,同时又以小麦来养阴或护正”为主要作用。

  回过头来再看原文:“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既以厚朴、麻黄命名,说明以此二药的作用为主要作用,在此应该以平喘为主。

  故从整体看,厚朴麻黄汤的特性:温热性的平喘、降痰、除烦药。条文有“咳而脉浮”四字,“脉浮”说明有表证,“咳”说明是主证。至于方中合入小柴胡汤之理,《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已明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gx/1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