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凡先生心得选自伤寒论类方辨证
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pf/a_4487554.html经方妙用发微(一) 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说:“今天的中医,不只是在中国社会,在西方也有重要的地位了。中医对于人的身体的了解,总结出几个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中国文化传统最典型的思想方法。”无疑这是指汉代经方医学家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总结出的“八纲辨证”,而在其太阳篇提出“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宋本》第七条),这显然是感受外邪,以人的不同素质反应为判断依据的。清?柯韵伯在其所著《伤寒来苏集》根据《玉函经》将本条列为全书总纲,是得到后之学者认同的。《难经》伤寒有五,属于广义的,仲景伤寒学亦属于这个范畴。语云“百病皆从‘伤寒起’”(“寒”字意味是“邪”字)。四时百病无论是感冒或感染,都有一个恶寒发热的前驱症状,即有“发热恶寒”或“无热恶寒”,但发热恶寒是机体强的反应,无热恶寒是机体弱的反应,辨病必须辨人,清?徐灵胎说:“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反而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辨病常为现代医学所重,辨人常为传统医学所重,“此原子论与元气论的思想体系不同也”。因而西医学着眼在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中医学着眼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 然而,辨证论治是有机的。仲景经方的理法方药与此是相适应的。故华佗见之曰:“此真活人书也。”晋?太医令王叔和曰:“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唐?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翼方》录其条文曰:“此江南师秘而不传者。”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去研究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经方证治,以体现其治病治人“阴阳平衡””整体调节”的特色。 由于疾病是一个邪正抗争的辩证过程,它绝不是静止孤立的,而是以运动和发展为主要特征。《伤寒论》辨病辨证特点是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熔于一炉的一部医学实践论之楷模,它首开中医辨病辨证论治方法的先河,并为临床医学研究与发展奠定了病证统一论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以辨证论治为主要特色的理论基础。我们应该努力还它本来面目,重视按自身规律发展中医,使逻辑思维的辩证法向着学术研究与临床医疗的深度和广度开拓。例如,西医辨病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对人体的局部病变明察秋毫,而其治疗针对病因,使用不分寒性热性的化学药物,投于阳性体质的患者则消炎抗菌的疗效可达%,若投于阴性体质的患者,则其无效可达90%以上,问题在于治病不治人,辨病不辨证。 但病、证、症、药的有机联系是相关的。著名西医学家张孝骞说“病是全过程,证是病的阶段分析,证是症表现的综合”“中医的临床特点是辨证论治,疾病的变化无穷,粗略地用病名来分类,是不易穷其变的。但祖国医学的辨证,就是从错综复杂的疾病现象,寻找关键,审察病因,通过分析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得出治疗依据”。如伤寒太阳病,“头痛、恶寒、发热、脉浮紧”,辨证属风寒外束,郁而为热,辐辏于上部而头痛,根据《内经》“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治法,用发表药则恶寒去,汗出热解而头痛除,如果不按上述辨证方法用药,但见其壮热神烦,而用物理退热法,“以冷水灌之若潠之”(以冷水喷于面部)或者用冷罨法,使皮肤被遏,汗腺收缩,“则弥更益烦”,违反了“顺势疗法”的原则,此治病不治人,整体疗法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部疗法之所以不同也。 中医宏观辨证,从整体调节,其组方必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与机体素质相适应,抓住有机辨证的核心则“药随病变,病随药愈”矣。观于此,则历代医家莫不以经方为典范。兹举其既辨病又辨证的临床治验以示隅反。 医院老药工有冠心病史,因劳累突然发生心悸痛,其人“叉手自冒心”,口呼肉桂,该院陈奉觞老医师会其意,诊其脉微缓,舌质淡红、苔白滑,以其痛时喜按,断为心阳虚脉络失煦之虚痛,用桂枝甘草汤(桂枝10g,炙甘草5g),一剂而缓解。此从偶然的口呼肉桂,到必然使用经方而效如桴鼓,此桂枝之强心通脉,甘草之缓和急迫,所谓“礼失求诸野”是也。 清?徐灵胎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荣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近人总结为“调营卫,建中气”六个字。金树武治一例女孩12岁,近两个月来排尿时经常昏倒,医院检查无癫痫等阳性体征,诊断为:排尿性晕厥(这是以症状为病名)。就诊中医,神志清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缓,诊为厥证。辨证属《伤寒论》所云“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用桂枝汤三剂而愈未复发。此桂枝汤调和阴阳,顺接上下,通达内外,又在于建立中气,故能治厥。 桂枝加芍药汤治疗一例中年男性患者阑尾炎手术后遗留腹痛33年。因术后发生肠粘连,腹痛不止,又做第二次手术,术后仍不见好转,伴肠内积气,腹鸣。体查可见其腹部因手术而绷紧,有压痛,因积气而稍胀满。患者服桂枝加芍药汤(桂枝9g,白芍18g,炙甘草6g,大枣5枚,生姜9g),一周后,长期遗留的腹痛开始减轻。共服药一个月,后腹鸣、腹痛均消失。此桂枝化气调阴阳,加重芍药,《药征》言“芍药主治结实而拘挛”,所以能解除顽固的久痛。又一例青年女性患者,每次经期下腹及腰部均感疼痛,第1天最重,必须卧床休息。其面色不佳,脉弱,手足冷,全身怠倦,呈起立性头昏,腹部脐下两侧有抵抗压痛,舌无苔而润。患者例假期用桂枝加芍药汤三个月后,始终未发生痛经。此与上条病异而证同,故异病同治而俱效。(《中国中医药报》年2月23日) 柯韵伯云:麻黄汤治“冷风哮喘”。姜春华治一例,女性46岁。咳喘已7年,近受风寒侵袭,胸闷窒塞,呼吸不利,喘咳多痰,喉间作水鸣声,苔白,脉软,以麻黄汤(麻黄6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加厚朴9g,服2剂咳喘减轻,原方去厚朴,加陈皮,又2剂咳止喘平,呼吸通畅而愈。仲景《伤寒论》太阳篇云:麻黄汤亦重“无汗而喘”。李时珍云“麻黄汤亦肺家专药”,冉雪峰说,“麻黄含麻黄碱,难溶于水,杏仁含氰酸,二者合用氰酸有溶解麻黄碱的功能,古人二者每合用,何以体会到此。这与现代科学实验暗合,足证古人经验,未可忽视。”近日《参考消息》广告“反反复复咳喘病”,问题在治标不治本,治病不治人。清·尤在泾总结一条经验:“哮喘病发时治肺,平时治肾。治肺宜用麻黄汤,治肾宜用金匮肾气丸。标本兼治,治病治人,则疗效巩固。”笔者遵而用之,信然。 点击图片右上角,进入小程序即可购买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双创编辑工作室 致力于打造中医原创图书出版平台, 愿为每一位潜心学术追求真理的学者, 提供最真诚的服务。 通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gx/11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进补就上火口粘腹胀口臭两味中药煮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