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平实自然天成

——贺张鸿文书法作品《老圃寒花集》出版

书法家张鸿文作品节选

继年12月太原举办“张鸿文书法艺术展”,并同时召开“张鸿文书法艺术研讨会”之后,年,书法家张鸿文先生出版了书法集。时隔15年,他又于丁酉金秋把他散发着油墨香,刚刚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了多幅书法作品的《老圃寒花集》个人书法集送到我的手中,这本书法集,既无序言,也无后记。只有几句“卷首碎语”,表明了他做人与对待书法的态度——“老老实实地写字,写老老实实的字”。写字是写学问,写修养,写性情,写自我。我反复品读,深感15载之后,鸿文先生“以情循法”的行书书法作品人书合一,和他的为人一样。

鸿文先生这种书风的形成,见于他历来重视自身内在精神与气质的培养。在规范与超越之间,主张要在书法创作中抒发性情。我们可以从古代许多书论中看到对重真情、去雕饰的书风的重视和研究。姜夔在书论中,强调书艺的“清逸闲雅”。董其昌抽象为“淡雅”。他在书论中写道:“以平淡天真为旨。”(《画禅室随笔跋自书》)

当然,达到这种境界是很难企及的。鸿文先生认为,其不易,就在于一幅书画作品要能让观赏者感悟到作者塑造的形象中对人生、对艺术理解的那个自我,难就难在书法内在美的这种体现是很难达到的一种高境界;这个境界,需要书法家重视内在美的培养,靠一生不断地学习去积累,始终把重视做人放在第一位,陶冶素质,舍弃私欲。鸿文先生谈到自己对这方面的感受时,总要提到李叔同先生晚年的那种没有任何杂质的空灵,是因为他的看破,胸无一丝系累,才能在作品中体现出没有任何雕饰的“平淡天真”。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书法艺术在群众中大普及,大提高,行书这种典型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二者兼美的书体,依然是当代书法史上的主流书体。由于当代书坛不仅重意,而且求变。因此,当代书坛流行在“创作”中重视主体精神与艺术形式之间内在的多重契合,这就自然重视艺术的“抒情”性。所以,行草书在书家的创作中占了很大比重。

近年来,鸿文先生创作之余,苦临碑帖,重在二王。二王行书是后世行书“风格”的主要源头,但当代人重视书法审美内涵的丰富、多变,虽以二王为主,多元吸收十分广泛,书体创新形式也多种多样。

当代书坛虽说以求变为主,但也同时有一种以传统书法艺术不能逾越的思想并存。鸿文兄重视法度,但又不为法度所束缚。他认为过于讲法度,受法度制约,放不开,就把字写死了;法度的学习和训练,到一定程度就要由入到出,上升到一个能写出一种精神,写出一种性情的层次,这在他的行书创作中表现得很充分。他认为,书法家从重视规范到走出规范,再到个性化创作的过程,不仅仅是碑帖学习在一生中所起到的典范而又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知识与文化的积淀和运用莫过于带有个性化的意蕴与法度高度融合,形成“无法即法”的境界,那是一种“曾经沧海”的阅历和各种相关学科知识学养综合形成的美感。

了解鸿文先生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行书品而有味,除了在做人方面自律严己外,一直把书法当成学问做。他很注意向艺术的各个门类学习和汲取营养,这对于丰富他书法创作的艺术内涵有很大帮助。他喜欢诗词,喜欢音乐,他认为悲剧中主角的个性追求很突出,柔中有刚,表达情感也最充分,所以感人的力量也最强。这种从多角度吸收营养并捕捉灵感,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观,从而使他的行书书法艺术更加自然脱俗,更加自在难得。

网络编辑郭志英









































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
怎么样控制白殿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tp/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