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连的功效与作用禁忌黄连的营养价值及正确吃法黄连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黄连又叫川黄连,姜黄连,酒黄连,黄连炭,萸黄连,炒黄连,黄连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的作用是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心火亢盛,黄连用药禁忌是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黄连。

基本概述

药名:黄连

别名: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经、脾经、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药材基源: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功效作用

1、黄连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台,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2、黄连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珍珠囊》

3、黄连治妊娠子烦,口干不得卧:黄连末,每服一钱,粥饮下,或酒蒸黄连丸,亦妙。(《妇人良方》)

4、黄连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黄连十两。上截冬瓜头去穰,入黄连末,火中煨之,侯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一大盏,日再服,但服两三枚瓜,以差为度。(《近效方》)

5、黄连治小儿胃热吐乳:黄连二钱,消半夏二钱。共为细末,分等分,日服三次,每次一分。(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食用方法

1黄连解毒茶

组成:黄连9克,生熟大黄各6克,蒲公英30克,生甘草5克。

制法:按原方组成剂量,研成粗末,置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闷泡15分钟,代茶频频饮用,1日内饮尽。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

主治:一切疮疡,疔毒。

禁忌:素体脾胃虚寒者忌用。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2黄连香薷饮

组成:香薷克、川朴(制)克、黄连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用6——9克,水煎服。

功效:清暑化湿。

主治:冒暑,腹痛水泻,恶心。

来源:《丹溪心法》卷一。

3黄连泻心汤

组成:黄连1钱2分,厚朴1钱(制),干姜8分,甘草5分,人参8分,白芍药8分。

制法:上锉1剂。

用法:加生姜3片,水2钟,煎8分,空心热服。

主治:心下虚痞,按之痛。痞满,脉弦数者。

来源:《明医指掌》卷五。

4黄连清心汤

处方:黄连半两加凉膈散:大黄(二钱),连翘(四钱),黄芩、薄荷、山栀子、朴硝、甘草,各一钱。

功效:火证通治。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入蜜一匙,竹叶十片,煎至三五沸,去渣,温服,不以时候。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5人参黄连茶

材料:人参、黄连各1钱,白术、干姜、灸草名3钱。

做法:请中药行将药材代研磨成粉状,装在纱布袋中以漆水仲泡,盖焖20分钟即可。

功效:清肝火、温中祛寒、益脾益气,对火气大的人很好的功效,但如果你是阴虚火旺的人就不适合饮用。

提示:人参及人参制品不能多服,每日3克为佳。

用药禁忌

1、黄连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黄连。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黄连。

2、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黄连。

3、黄连恶菊花、芜花、玄参、白鲜;黄连畏款冬。《本草经集注》

4、黄连恶白僵蚕,黄连忌猪肉。《药性论》

5、黄连畏牛膝。《蜀本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tp/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