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四班非遗交流中心体验篇一
厚朴四班非遗体验之旅开启 正月初十,厚朴四班的同学们,集体来到非遗交流中心,参观了许多非遗项目。现场还有国家级的传承人进行展示,同学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体验非遗,传承文化。快来看同学们的介绍吧! 布糊画 布糊画简单说就是用布糊的画。但它一点也不简单。 滕氏布糊画由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滕腾及家人研创,滕氏布糊画的创作,取众家工艺之特长,以已失传的满族"补花"工艺为母体,集绘画、堆绣、唐卡、绢人、浮雕、剪纸、景泰蓝、布贴画多种工艺精华之大成,继承发扬了中国画传统艺术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既有浮雕的立体效果,也有工笔画的观感。滕氏布糊画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作布糊画的主要材料是:丝绸、金丝线。所需要的主要工具有:铅笔、剪刀、毛笔。辅料有:白纸、海绵、乳胶、环保胶等。 布糊画的技法类别:一、堆积法二、悬空法三、凸凹法四、镶嵌法五、褶皱法六、抻扯法七、拼堆法。 布糊画的制作程序:一、设计二、布糊三、彩绘四、装饰五、组装。 布糊画的生产系列:一、民俗系列二、花卉系列三、景物系列四、人物系列五、写意系列六、神佛系列七、神话系列。 一幅栩栩如生的布糊画,不仅需要过硬的糊制和绘画功底,还要有耐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我的介绍,希望同学们对布糊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的介绍完毕。 一组主讲人:李奕萱 内画鼻烟壶 01历史起源 鼻烟壶最初在我国满、蒙、藏等少数游牧民族中使用,明朝以后,鼻烟壶和鼻烟一起传入内地。明朝末年,随著鼻烟的传入中国,鼻烟壶渐渐兴起。清朝时期,烟壶工艺极为兴盛。嘉庆年间开始出现内画鼻烟壶。发展至今,内画技艺已十分精湛。 02简介 内画鼻烟壶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有北京的京派,山东的鲁派,广东的粤派等三大流派。北京派的艺人用竹笔、柳木笔作画,以画面厚朴、古雅见长;山东派用毫毛笔作画,以画面纤巧、艳丽取胜,粤派内画以彩绚丽多彩为特色。内画鼻烟壶,发祥于京城,为当时皇宫贵族、达官贵人所拥有。建国后,北京成立工艺美术研究所,内画工艺有了明确的师承关系。目前国内主要有“京派”、“冀派”、“鲁派”及“粤派”四大流派。(“冀派”是建国以后“京派”的分支,其创始人是著名的内画大师“王习三”。) 03传承人 王习三,河北阜城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级美术师。其代表作有《屈子问天图》、《百子图》、《清代皇帝、皇后系列肖像画壶》、《美国历届总统系列肖像画壶》等。 多年来,王习三躬身力行,把冀派内画鼻烟壶经过普及、提高、升华,从民间登上大雅之堂,并且跨出国门。为发展壮大冀派内化,王习三和其子王自勇开办了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让冀派内画艺术名扬海内外。年,冀派内画成功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观让我们生动的了解了那些非遗作品的起源和发展,也让我们深刻认识了家乡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丰富了我们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二组主讲人:郝博宇 刺绣——最古老的艺术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我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多年历史了。明清时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 苏绣以针脚细密、色彩淡雅、绣品精细而著名。题材以小动物为主。如《猫戏图》、《风穿花》、《鱼虾图》等。近年来出现的双面绣,两面有同有异。如猫的眼睛,两面颜色不一样,十分引人入胜,其刺绣技艺之高超,是刺绣中的精品。 湘绣以写实居多,色彩明快,以中国画为底,衬上相应的云雾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风格豪放。特点是绣虎、狮等,以独特的针法绣出的动物毛丝根根有力。人称湘绣“绣花能生香,绣鸟能闻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 蜀绣构图简练,大都采用方格、花条等传统的民族图案,富有装饰性。色彩丰富鲜艳,针法严谨,虚实适宜,立体感强,平整光滑。所绣对象有花蝶、鲤鱼、熊猫等。 粤绣采用金银线盘金刺绣,绣线平整光亮。构图布局紧密,装饰性强,富有立体感。绣面富丽堂皇、璀璨夺目,多用于戏装、婚礼服等。荔枝和孔雀是粤绣的传统题材。 此外尚有顾绣,京绣、鲁绣、闽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 刺绣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之一,现场看到这么多的刺绣精品,让我不由对刺绣这项有着多年历史的古老手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被中国传统艺人的精湛技艺所打动。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如今,传统手工刺绣在工业化生产的浪潮中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可包括刺绣在内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凝聚的精华,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仅要认识传统文化,还要了解它,更要肩负起发扬它,传播它的光荣使命!非遗老师说得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凝聚的精华。我们不仅要认识传统文化,还要了解它,发扬它,传播它。而这次活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在此次活动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非遗是铁板浮雕。铁板浮雕是一门孤独的艺术,当你沉浸于铁锤在铁板背面敲击出一个个凹陷,渐渐组成一幅图景时,听着那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你会感觉到这世界上只留下了你一个人。但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孤独感的陪伴下,两位老师依旧不忘初心,坚持不懈,最终得以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取得成功。这是何等的毅力啊!我从铁板浮雕背后的故事中学到了永不放弃的坚持,学到了不畏艰险的勇敢。这既是非遗为我们带来的启示,也是中华文明永远的财富。 三组讲解人:刘赵小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tp/5916.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公开中医世家秘方
- 下一篇文章: 厚朴小将出征上海绿地申花青少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