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桂枝祛百病
桂枝为樟科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桂枝是嫩枝,树皮是我们平时烹饪用的桂皮,中药的名字叫肉桂。桂枝的药性是辛、甘、温。辛有散的作用,甘有补的作用,温就是偏温的性,可以散寒。归肺经、心经和膀胱经。 二.药用作用1.治疗风寒表证:味辛性温,能发汗解肌,味甘而缓,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1)外感风寒表实证,常与麻黄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散风寒之力。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汤中: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透达营卫为臣药;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发汗解表之功益彰。对于没有汗的表实证,就是寒气很盛,病人表现出来恶寒、怕冷,不出汗的一种外感症状,相当于敌人进来后把我们的边防线全占了,自己的人不能正常出入,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就需要桂枝和麻黄配合起来使用,麻黄可以使汗出来,桂枝可以调动身体内的阳气,然后把它调到肌表和邪气做斗争,达到宣发肺气、发散驱寒的作用。2)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有汗、脉浮缓等,常与白芍配伍,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桂枝汤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如果是外感风寒,表虚有汗的,我们一般和芍药一起用,用于调和营卫,就是说营气和卫气,发散解肌解表,桂枝本身就有解表的作用,这个时候身体的汗液一直在流失,身体营卫的功能就出现了障碍,要把身体中的气血调动过来进行斗争,白芍又具有敛汗的作用,防止汗液过多的流失,通过桂枝和白芍这样的配伍,一个发汗,一个敛汗,一张一弛,调动兵力又控制兵力这样的配合,来达到调和营卫的作用。外感风寒表证受风寒引起的感冒不同情况使用的药物不同,1)没有汗的,症状是恶寒、发热、怕冷,用麻黄配桂枝,用麻黄汤;2)有汗的表虚证,就用桂枝配白芍,用桂枝汤;3)属体阳虚的,就是本来身体一直就是阳气不足的,用麻黄、细辛、附子配伍。对于外感风热,就不适合用这种辛温的药。2.治疗寒凝血滞诸痛证:桂枝辛温,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治疗寒凝血滞的各种疼痛的证候,温通经脉,就是经脉受寒以后闭阻了,可以是阻了气机,也可以是阻了血,就是血瘀,或者出现气滞的情况。桂枝有辛散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这种功效,在筋脉不通时广泛的使用了桂枝。服用桂枝后,人体的整体气血可以更加旺盛、加速,对各种寒痹之症有个整体加速恢复的功能。1)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常配伍白芍、饴糖、甘草等,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小建中汤中: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桂枝,温中散寒止痛,配合芍药、饴糖,主治包括虚寒性的慢性胃炎、部分胆囊炎、胃溃疡。2)风寒湿痹之肩臂关节疼痛,常与附子、生姜等配伍,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通阳,附子重用是三两;扶阳甘草大枣与生姜,温经散寒除痹。方中附子温壮阳气,驱逐寒湿,与桂枝相用,共同达到振奋阳气,驱散风寒湿邪的目的;并用两药又加生姜、大枣、甘草;其中生姜与桂枝相用,调和营卫,倍增振奋阳气,驱散寒湿;与附子相和,助阳而散寒,大枣补中益气,与桂姜合用,温阳以补阳。甘草益气补中,与大枣相用,益气助阳,与桂、附、姜相伍,温阳益气补阳,调和诸药,诸药相伍,温阳、助阳、补阳,共奏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之功。治疗关节方面的疼痛,像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颈椎病等。3)寒凝血瘀之经闭腹痛或通经,常配伍当归、川芎等,如温经汤(《金匮要略》);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效。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吴茱萸、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其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共为君药。4)胸阳不振,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配伍枳实、薤白等,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本方由枳实、薤白、桂枝、川厚朴、全栝楼组成。桂枝上以宣通心胸之阳,下以温化中下二焦之阴气,既通阳又降逆。降逆则阴寒之气不致上逆,通阳则阴寒之气不致内结。心功能障碍的病人出现心悸、心气不足、心衰的病人在病证合适的时候,就在处方中配伍桂枝,使用到上焦,温通经脉用桂枝治疗因阳气不足造成的寒凝阻滞的情况。5)伤寒心动悸、脉结代,常配炙甘草、人参等,如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3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而能运脾化湿,入膀胱经而能温阳化气,以行水湿痰饮之邪。脾阳不运之痰饮证,常与茯苓、白术、甘草同用,即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膀胱蓄水证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为祛湿剂,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 三.注意事项桂枝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孕妇胎热以及产后风湿伴有多汗等情形均忌用。 版权声明: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文章为网络搜集,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tp/3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用对这8个方剂,伤风咳嗽不难治
- 下一篇文章: 关于脉学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