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湿气最重,这些老中医的祛湿方法
??????????? 中医将一年分为五个季节,除春、夏、秋、冬外,还有一个长夏。 长夏处于夏秋之交,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时期。 这个季节养生关键要祛湿,那么如何祛湿呢? 湿邪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外湿多因环境潮湿、涉水淋雨所致,内湿多由过食生冷而致脾阳受损。外湿可内传脏腑,内湿也可外达肌肤,且湿邪又易与风、寒、暑、热、温、毒等邪气相互纠结,进而化热、化寒或化燥,其表现形式错综复杂。最典型的病症有三大类1湿邪侵犯脾胃,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舌苔白腻等;湿性重浊,“水往低处流”,故易侵犯人体下部,表现为水肿、身体沉重或四肢酸痛;3由于湿性黏滞,还可出现腹泻、小便浑浊、妇女白带异常等,而且病程长,缠绵难愈。中医祛湿的方法包括化湿、燥湿、利湿、渗湿等,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湿和不同类型的病症。 燥湿法脾胃病症多用燥湿法。燥湿药多具苦味,药性有寒温之别,分别针对寒湿和湿热所致的中焦脾胃病症。
湿热内蕴多表现为口干口苦、腹胀、大便稀烂热臭、舌苔黄腻,可选用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等苦寒性质的药来清热燥湿。寒湿中阻可表现为畏寒肢冷、恶心呕吐、腹胀泄泻、舌苔白腻,可选用橘皮、苍术、厚朴等,燥湿与散寒同施。 化湿法清热解表多用化湿法。化湿药多为辛温芳香之品。湿邪在上焦或在表者,表现为怕寒、低烧、头重而胀、肢体酸软沉重、胸脘胀满等。用香薷、扁豆花、厚朴花、藿香等芳香类的药可以解表化湿,代表方剂香薷饮、藿朴夏苓汤。
当湿与热相结合,会导致发热、口渴、咽肿、尿赤等,这时需芳香化湿药与清热解毒药并用,代表方剂甘露消毒丹。热重于湿者,病变中心偏重于胃,常选用芳香之品,如藿香、佩兰、荷叶梗、白扁豆、砂仁等。湿重于热者,病变中心偏于脾,常选用扁豆花、茵陈蒿、厚朴花等。 利湿法小便问题多用利湿法。利湿药多性寒,主要用于下焦湿热病证,如小便淋沥涩痛、尿赤、腹泻、口渴不多饮、女性白带异常等。
阳气被水湿、寒湿所困可表现为小便不利、心烦口渴但不愿多喝水或喝水容易呕吐等,利湿药与温通阳气的药并用,代表方剂五苓散。
三伏天最常见的暑热耗伤阴液也会导致小便不利,表现为口干口渴、喜饮但一般饮水不多。治疗上可选择既能滋阴生津又能利尿的药,如芦根、茅根、西瓜翠衣等,代表方剂猪苓汤。 渗湿法渗湿法适宜体虚有湿或湿邪不严重的人。渗湿的药物作用平和,还兼有滋养的功效,如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等,使湿邪从小便排出。 祛湿最根本的是扶阳。当人体阳气充足时,湿邪就不会造成影响。因此,要防止湿邪侵袭人体,就要避免身体的阳气受损,包括少吹空调、多运动、勤出汗、不贪食生冷瓜果等。 e家君特别提醒:广州未来7天从高温模式转成雨水模式,快来看看中医师为市民推荐几道适合近期食用的汤粥茶饮!广州未来一周天天有雨…… 此时养生,可尝试以下几道菜! 莲子百合煲瘦肉材料:莲子(去芯)20克,百合20克,猪瘦肉克,盐适量 制作:用莲子(去芯)、百合、猪瘦肉,加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 功效:清心润肺、益气安神 黄芪山药粥材料:黄芪30克,山药30克,粳米50克,盐适量 制作:用水煮黄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药、粳米做粥,用盐调味食用 功效:补肺气 石斛绿茶饮材料:石斛4克(剪碎),绿茶2克 制作:沸水浸泡,频频饮用,兑水再饮 银耳茶材料:茶叶5克,银耳、冰糖各20克 制作:先将银耳洗净,加水适量与冰糖共置罐内炖熟;再将茶叶以沸水冲泡5分钟后取汁和入银耳汤内,搅匀即可。不拘时饮服,每日1剂 枇杷梨皮川贝饮材料:枇杷叶15克,鲜梨皮15克,川贝10克 制作:以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饮 亲,你对今天的养生小提点还满意吗?如果你有独门祛湿妙方,欢迎给e家君留言、评论,好东西要与大家一起分享哦! 来源丨信息时报、网络 信息时报编辑丨橙子鱼 亲爱的街坊,终于等到你! e家君精彩内容回顾: 一个广州民间老艺人的匠人精神:坚持,把细节做到极致 广州城中村,包容你的无奈,承载你的梦想丨街坊口述蜕变 奔跑吧,街坊!你的每一步,都将帮到街道里的贫困孩子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tp/1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同出一物,功效不同的中药材知识6
- 下一篇文章: 第24期何世英小陷胸汤加味治愈胃脘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