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宫廷御医中医诊疗思维
《老中医》已完结, 剧中对中医诊疗演义成分较多。 比如脉诊,中医必须诊患者的双手脉。 而剧中均为只摸一脉。 鉴定是否是真中医的最简单办法: 以后看到只摸一个脉的中医, 大家就知道他的水平了吧。 在古代, 作为最规范的清代宫廷御医, 他们究竟是如何诊疗疾病的? 现用具体案例来说明: 十一月初二日巳刻,姚宝生请得老佛爷脉息左关弦数,右寸关洪大而滑。肝经有火,肺胃蓄有饮热,气道欠舒,目皮眩涩,胸膈有时不畅。今用清热化湿之法调理。 云茯苓四钱,广皮一钱五分,炙厚朴一钱五分,酒连一钱五分,焦茅术一钱五分,谷芽(炒)三钱,蜜蒙花三钱,泽泻二钱,甘菊花三钱,生地三钱,建曲三钱,甘草一钱。 引用霜桑叶三钱。 十一月初三日,张仲元、姚宝生请得老佛爷脉息左关弦数,右寸关洪大而数。肝经有火,肺胃蓄有饮热,气道欠舒,目皮眩涩,胸膈有时不畅。今议用清热化湿之法调理。 云茯苓四钱,炙厚朴一钱五分,焦茅术(土炒)一钱五分,广皮一钱五分,焦槟榔二钱,姜连(研)一钱五分,蜜蒙花三钱,泽泻二钱,甘菊花三钱,生地三钱,霜桑叶三钱,甘草一钱。 引用灯心一支。 现具体解析如下: 症状:气道欠舒,目皮眩涩,胸膈有时不畅。 脉象:左关弦数,右寸关洪大而滑(二诊:洪大而数)。 分析:气道(肺胃)欠舒(气滞), 目皮(肝)眩涩(阴虚), 胸膈(肺胃)有时不畅(气滞)。 左关(肝)弦数(火), 右寸(肺)关(胃)洪大(湿热)而滑(食积), 二诊洪大而数(湿热)。 病机:肝经有火(肝阴虚,肝火旺),肺胃蓄有饮热(肺胃气滞兼有湿热、食积)。 治法:清热化湿之法(清肝火,养肝阴,理气滞,清湿热,消食积)。 方义:清肝明目(肝开窍于目,清肝以明目)——蜜蒙花、菊花、桑叶 清心泻火(实者泻其子,清心以泻肝)——酒黄连(二诊改为姜黄连)、甘草、(二诊加灯心草) 养阴(虚者补其母,滋肾以养肝)——生地 理气——陈皮、厚朴 化湿——苍术 利湿——泽泻、茯苓 消食——炒谷芽、建曲(二诊无明显滑脉故去二药,加焦槟榔) 其中,厚朴也有化湿之效,槟榔亦有理气之功。 新书推荐: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sg/4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原创解密版流感诊疗指南中的中成药
- 下一篇文章: 治疗气病分四类,具体治法却有1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