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范师讲如何学好中医
本期导读 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范英志老师炼成中医明师和明医,盖因遍读研习古圣先贤的经典巨著,何其幸甚,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今他将数十年的所学融会贯通归纳演绎形成完整的体系教授予我们,借范师的肩膀,我们也能穿越时空与古圣先贤的智慧相沟通。幸甚至哉! 范老师对中医的理解和期望,是怎样的呢?如何学好中医、又如何学以致用?请听范师娓娓道来。 先说说范师的经历。 范老师在英国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方证相应」。他看了大量的日本经方家的著作,稻叶克、汤本求真、大塚敬节、矢数道明这些名家的书他都看了很多遍,连这些医家书中引用的参考书籍,他都一本本地死磕过。 可是,看了这么多方证相应的书,他觉得没看到框架,全是碎片化的知识。在这个思路下,有无穷无尽的症,需要背诵下来,才能临床使用,少背一个症,或许就治错一个病。 范老师觉得这样还是不对,不成体系。 什么是体系? 范老师说,体系是临床的思路模式,既包括形而上的「中道」体系,也包括接地气的「舌脉症」诊断方式。 一个好的中医大夫,首先看他有没有「中道」思想,然后看他是否可以通过「五行生克」的方法论,以及通过「舌脉症」的诊断方式,去把「中道」思想落地。 这才是好的中医思维模式,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中医的终极问题是什么?? 经常有学生问及什么是「中道」,范老师也总是反问学生,你说中医的终极问题是什么? 范老师说,中医哲学,是从万物抽象出来规律,去寻找和表达「中道」。「中道」这个词太过抽象,儒释道三家几千年来都在不断试图表述什么是「中道」。 但其实《黄帝内经》里讲过,从一到九这九个数字,被称作「至数」(至数指终极的意思),高度概括了「天地人」的三者关系,也蕴藏了对「中道」的终极解释。本质上,这九个数字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 在九个数字里,「六」代表的是「律」,「五」代表的就是「中道」。再具体点讲,中医讲的阴阳,是表达一种客观状态,阴是「不及」,阳是「太过」,阴阳其实就是「六律」。「六律」是客观规律,比如在人体,有生理的规律,有病理的规律;在自然界,有太过的规律,有不及的规律。但是这些客观规律是怎么流动起来,形成这个世界变化,形成我们人体的健康与否的状态呢? 是通过「五行生克」的方法论,去实现这个流动,去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这个阴阳平衡的状态,就是「中道」。 范老师在学习日本经方家的理论过程中,慢慢地认识到他们的局限。日本的经方家不用「五行生克」的方法论去指导临床,仅仅是从「方证相应」里不断总结症状,以及通过腹诊佐证(腹部按压诊断),医生的思路,很容易走偏。 比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方子,既包括治寒,也包括治热。如果医生脑子里不能抽象出来一个中道,就没有办法做出判断。厚朴麻黄汤、泽漆汤、栀子豉汤、白虎汤、百合地黄汤、小柴胡汤,等等,其实都可以治疗温病。怎么去使用这些方子,大夫的思路应该是看生病的人,而不是病的症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sg/3931.html
- 上一篇文章: 考点归纳中医必背考点方剂学
- 下一篇文章: 高血脂成就了大部分高血压,又造成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