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剂型,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相传为“伊尹”所创,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了。汤剂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药剂型,它具有吸收快、起效迅速、组方灵活、制备简单等优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临证加减,至今依然被广泛使用。所以,了解了正确的中药煎煮方法才能使其发挥应有的疗效。

一、煎药用水的选择

煎药所用的水以干净、无污染为标准。可以用自来水、井水等。如果有条件的还可以用纯净水。忌用雨水、反复煮沸过的水。水温以常温为宜。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药所选用的器皿以砂锅为首选,陶瓷、玻璃、搪瓷器皿亦可,不锈钢器皿次之。忌用铁器、铜器、铝制器皿。

三、煎药方法

将药材全部倒入煎药器皿之中,加水没过药面2-3公分为宜,具体加水量应根据药材的质地、种类、药量以及服药人的年龄等因素酌情加减变化。一般情况下,可将药物置于水中浸泡20-30分钟后,用武火煎开,然后转用文火慢炖。煎两次,即头煎和二煎。

四、煎药时间

煎药时间指的是武火煎开后,转用文火慢炖的那段时间,一般10-40分钟。治疗感冒及肺部疾病的药不宜久煎,10-15分钟即可。滋补类中药需久煎以达到药效的最大化,约40分钟左右。其余中药的煎煮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为宜。

五、特殊的中药煎煮方法

1、先煎类:需要先煎的药物主要为金石矿物、贝壳甲介、骨骼化石等质重的药材,将之先煎以保证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一般来说,龟板、鳖甲,水牛角需先煎40分钟;龙骨、牡蛎、珍珠母、石决明、瓦楞子、海蛤壳、磁石,代赭石、自然铜等需先煎30分钟;石膏需先煎15分钟。还有一部分中药,如麻黄先煎去沫、附子先煎减毒等。麻黄先煎15分钟后,将煎出的浮沫漂去后再下如其余群药。附子、乌头在小于15克时应先煎40分钟以上,以降低其毒性。如用量大于15克,则应先煎1小时以上,待口尝无麻舌感后再加入其余群药,以确保用药安全。

左右滑动查看(依次是辛夷、钩藤、石膏、龙骨)

2、后下类:需后下的药物一般为芳香辛散类,久煎则易丧失药效。一般来说,钩藤在头煎后7分钟下;藿香、紫苏、佩兰、玫瑰花、绿萼梅、砂仁、厚朴花等宜在头煎的后5分钟下;薄荷宜在头煎的后三分钟下,鱼腥草宜在头煎的后2分钟下。大黄当其用于泻下作用时,宜在后5分钟下,其余药效时则不必后下。

3、另煎类:需另煎的药物一般为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藏红花、鹿茸等。在煎煮这类药物的时候,应将其置于单独的器皿之内,文火慢炖,将煎得的药液与群药所煎得的药液同服。

4、煎汤代水类:此类药材一般为质地疏松、易吸水的药材。如灯芯草、玉米须、丝瓜络等。这类药物应先加入大量水煎煮,再将所煎得的药液倒入其余诸药中,用其煎煮其余药物。

5、包煎类:需包煎的药物主要有滑石、蒲黄、、伏龙肝、五灵脂、旋复花、辛夷、车前子等。此类药物应用纱布包裹之后再入汤剂煎煮。以防引起药液浑浊或难以饮用。

6、冲服类:一般为贵重药材及用量极小的药物。如朱砂、三七粉、川贝粉、白芨粉、珍珠粉、熊胆、麝香、牛黄、琥珀、血竭、冰片等。此类药物服用时用药液直接冲服即可。

7、烊化类:此类药物多为胶类或者蜜糖。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烊化的方法,将块状的药物破碎后置于碗中,加水或药液,再将碗放置在热水中加热,使之烊化后与药液同服。

六、服药方法

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液混匀后,分两到三次于两餐中间服下。特殊的药方,如安神药宜睡前服;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后服;发汗药宜热服;清热药宜凉服;滋补类药宜晨起空腹服用。

七、其他主要事项

1、当药物中有生黄芩时,宜直接用热水煎煮。

2、当药物中细辛用量较大时,宜开盖煎药。

3、传统民俗中,药渣要倒在路上。一说是取其“对路”之意,意为用药对症。还有的认为,将药渣倒在路上可以根据药渣辨识药材的真伪,减少假药。然而,如今提倡垃圾分类,这样做可能与文明二字相悖,并且以上两点也无科学的佐证,所以如何取舍全凭个人喜好。

整理的以上几条希望可以解答大家平时煎药时所遇到的疑问。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危害
白癜风最好的外用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sg/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