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专家治法心得附治胃十大名方
中医所说的脾胃病包括了西医消化系统中胃肠方面的疾病等。中医治疗这些病,不仅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近远期疗效也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机体的不良状态,较少不良反应,故而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医院单兆伟教授在脾胃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其编著的《中医临证方药应用心得》一书中,他将治疗脾胃病的治法概括为以下几点,分别对应的是基层医生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病症,如呃逆、胃痛、胃痞、久痢、吐酸、脘胀、便秘、胃热、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兹摘要如下。 1.升降相宜除呃逆 脾气不升可引起胃气不降,同样胃气不降也可影响脾气升清。所以,在治疗呃逆时,尤其对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呃逆,在注意降胃气的同时,稍佐升提脾气之品,如升麻、柴胡、荷叶。由于肺气的宣通也有利于呃逆的治疗,故治疗顽固性呃逆时,常加入宣肺的桔梗、杏仁,以降上逆之胃气。 2.养温结合治胃痛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故对于胃阴虚者,在养胃阴的药队中少佐温阳之菟丝子、肉苁蓉。前人总结菟丝子曰其“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为养阴通络之上品……与滋阴之中,皆有宣通百脉,温运和阳之意”。 3.益气活血疗胃痞 胃痞多指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往认为以胃阴虚为主,单教授认为主要病理关键乃脾胃气虚,气滞血瘀,故以益气活血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益气用黄芪、党参、白术;养血行瘀活络用当归、白芍;丹参、红花、莪术、仙鹤草、檀香、佛手片、枳壳使气行血行,补而不滞,消除痞满症状。 4.升阳清化愈久痢 久痢者既有脾胃亏虚的一面,又有湿热滞留的一面,常于补中的黄芪、党参、白术之外,佐以升麻或荷叶,引清阳之气上行阳道;清余邪用地榆和石榴皮;化积消滞用白芍、陈皮、木香,所谓“行血则脓便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5.益气养阴愈吐酸 治疗吐酸一症,热者苦辛通降,泄肝和胃,左金丸加味,寒者温中散寒,和胃降气,香砂六君子、理中汤之类,众人多知。脾胃气阴两虚所致的吐酸,常不为人所注意。治疗当以滋养胃阴为主,兼以益气,实践表明“益气养阴”也可制酸。 6.忌刚用柔理脘胀 脾胃气虚、阳虚、阴虚等虚证,或食滞、痰阻、湿郁、肝郁等实证,均可导致中焦气机郁滞而胃脘胀满疼痛。所以治疗胃胀,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必施以理气之法,然用药则忌刚用柔,选用质轻、性平、温和的理气药,如佛手(花)、枳壳、香橼皮、陈皮、合欢花(皮)、厚朴花、绿萼梅等。 7.塞因塞用治便秘 滞用补塞的方法治疗虚性的闭塞不通之便秘。虚秘之因不外气、血、阴、阳之虚也,虚则补之,故治疗虚秘就应辨证施治以治病本。 8.甘温益气除胃热 对于胃中虚热,阴虚的常提,脾胃气虚所致的很少提及,然却常遇之。脾胃元气大虚,清阳不得升发,浊阴不得顺降,水谷精微反下流成湿,闭塞气机,胃中阳气抑遏,郁而生热,证见胃中愠愠烦热,反喜热饮,形寒或神疲,面黄,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治疗应宗“甘温除热”法,遣用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化裁。 9.护膜生肌愈溃疡 治疗消化道溃疡时,常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结合西医对本病的认识,配用护膜制酸、生肌敛疮、止血止痛等法,病证兼治。护膜指加强黏膜的保护屏障功能,直接护膜的中药有凤凰衣、木蝴蝶、白芨等;抑酸而间接护膜的中药有煅乌贼骨、瓦楞子等;通过抑杀幽门螺杆菌护膜的中药有黄芩、黄连、仙鹤草等;生肌敛疮、活血化瘀、止血止痛常用三七、白芨等。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倡导顺达中焦气机,导降胃气下行的“顺气导滞”法,以枳壳、桔梗等顺达气机,以石菖蒲、莱菔子、决明子等导滞降逆,并配用健胃之品。脾胃之气不虚者,幽门螺杆菌在胃内无以生存或不能致病,所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常治以益脾健胃和清化湿热的“益气清化”法。 附:90年代全国十大名医方(治胃病十方)1.胃神经管能症:慢性胃炎,胃痛而伴胃脘灼热胁嗳气纳呆等,肝郁气滞,湿浊阻痹者。 R:佩兰10g延胡10g普洱茶5g厚朴5g炙甘草5g素馨花12g 功效:有芳香解郁,行气止痛之功.2.胃痛胃胀嘈杂灼热,口干苦等肺虚肝热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R:北沙参30g石斛20g怀山药g焦山查30g桑寄生20g玉竹20g青黛10g白芍10g浙贝10g 功效:有养阴建中之效。 用法:在服法上要求冷水浸过药面浸泡10分钟煮沸后改用文火15分钟服取药液约ml。3.萎缩性胃炎或溃疡并发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隐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为主症。 R:乌梅肉6g炒白勺10g北沙参10g大麦冬10g金钗石斛10g丹参10g生麦芽10g炙内金5g炙甘草3g玫瑰花3g 功效:有滋养胃阴,舒肝柔肝之效。 此方为经验方,方似不出奇,确含妙理,复胃阴者,莫若苦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足资吾等效法。4.慢性胃炎之脾不建运者,有增进食欲之效:(为脾胃良方,对胃炎有卓效) R:麦芽30g谷芽30g内金15g山药15g党参10g甘草5g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浸泡一小时,沸后继沸5分钟即服,不宜久煎。 功效:健脾和胃,复元益气之功。 5.适应于各种慢性胃炎之属脾胃阴虚者: R:沙参20g白芍20g麦冬15g山楂15g石斛15g知母12g花粉12g内金10g丹皮10g乌梅10g陈皮10g生甘草3g 功效:养阴和胃,理气清热。6.适应于浅表性,反流性和萎缩性胃炎: R:党参15g丹参15g蒲公英15g白芍15g制半夏10g黄连3g干姜3g炙甘草6g 功效:有益气健胃,辛开苦降,和中开痞之功(此方溶古方三首为一炉,适用于寒热错杂证)7.凡急慢性胃炎,胃十二肠溃疡,胃N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胰腺炎,内脏植物N功能紊乱等所致之痛属气血不调者均可服用: R:延胡索9g川楝子9g生甘草9g乌贼骨9g制香附9g沉香曲9g白芍12g蒲公英20g台片6g 功效:有缓解脘腹疼痛之效。8.适用于胃胀痛为主之胃炎患者: R:苏梗6g香附6g陈皮6g毕澄茄6g枳壳10g大腹皮10g香橼皮10g佛手6g 功效:有理气和胃通降之功。9.适用于胃炎有脘部胀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等症有可随证加减。 R:柴胡6g苏梗6g六曲6g炒黄芩9g炒白术9g香扁豆9g炒白芍9g制香附9g炙延胡9g炙甘草3g八月扎15g香谷芽12g 功效:有调肝和胃,健脾安中之功;故明“安中汤”。10.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炎属痰热中困胃失和降者可随证加减。 R:陈皮6g枳实6g竹茹6g黄连2g姜半夏10g茯苓12g甘草3g 功效:有苦降辛通,化湿和中之效。 胃痈(消化性溃疡)秘方验方[通治方] 冉小峰:白芨散,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 白芨克苡仁克 将白芨、苡仁用水洗净,于℃以下温度干燥,研为细粉,过60目筛,瓶贮即得。每服3~6克,每日3~4次,温开水送下。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章次公:余创制一张治疗胃溃疡的验方,广为流传,治验甚多。 凤凰衣玉蝴蝶各30克轻马勃象贝母各20克血余炭琥珀粉各15克 共为细末。每服2克,1日3次,食前服。 --《名老中医之路》(三) 张镜人:采用炒白术30克、炒白芍30克、水炙甘草6克、浙贝母30克、制香附20克、炒枳壳15克、川楝子30克,共研细末为散,以治胃溃疡疼痛泛酸患者,日服2次,每次l汤匙,温开水调送,止痛亦颇灵速。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祝伯权:以芍药甘草场为主,拟定一个溃疡病合剂。只对肝胃气痛的溃疡患者疗效较好,临床表现为胃皖疼痛,牵及两胁,胸满腹胀,嗳气口苦,或伴泛酸呕恶,发病多与情志有关,舌苔淡黄或薄白,脉弦或沉弦、弦滑。 杭白芍15克甘草3克香附15克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辨证方] 1、寒证 姜春华:我对消化性溃疡之疼痛剧烈,遇寒而发者,常用制川乌6克、肉桂3克、乳香9克、九香虫9克、高良姜6克,常可应手取效。以往曾治一张姓农民,宿有胃溃疡,因天热饮冷,遂致胃寒剧痛,曾注射度冷丁亦少效,余用制川乌6克、肉桂3克、高良姜6克、乌药9克,l剂而愈。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陈树森:我对消化性溃疡属于中焦虚寒者,常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炙黄芪15克桂枝lo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9克煅瓦楞子15克高良姜9克红枣6个饴糖30克(冲服)每天l剂,煎2次,和匀,分3次于食前1小时或痛发前服。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张羹梅:健脾汤,治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偏于脾胃虚寒者。 吴茱萸3克黄连4.5克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12克半夏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炙草4.5克瓦楞子24克上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魏长春:建理汤,治虚寒体溃疡病出血。 生黄芪当归各9克桂枝3克炒白芍6克炙甘草6克干姜3克红枣8枚淡附子3克西党参9克饴糖30克(冲)甘松9克天仙藤6克水煎服。 --《中医实践经验录》 2、热证 张震夏:胃痛属胃中郁热、兼挟食滞者,易饥多食,胃脘胀痛拒按,泛恶欲呕,嗳气吞酸,齿龈肿痛,大便秘结,苔黄厚腻,脉弦滑数。取三黄泻心汤为主方。 黄连3克黄芩9克山栀9克生军3克(后下)莱菔子9克(炒,打)鸡内金9克延胡索9克川楝子9克煅瓦楞子15克焦楂曲15克 --《名老中医医话》 3、虚证 何任:常用生地黄24克、北沙参9克、杞子12克、当归9克、麦冬9克、川楝子9克、玫瑰花3克、绿萼梅4.5克,治肝胃阴虚,肝气犯胃型消化性溃疡,收效颇为理想。若有吐酸,加海螵蛸9克、煅瓦楞子12克;若脘胀纳差者,又加砂仁、蔻仁各2克。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4、实证 祝谌予:一次我与一位老友闲谈,获知他自拟钟乳石方对治溃疡病有良好的疗效,便用之于临床,并深究其理。经过反复的摸索,得出钟乳石方的适应证:对寒热错综、虚实挟杂、脾胃不和的溃疡病,确有良效。 钟乳石30克黄柏10克肉桂5克蒲公英30克甘草6克 我在临床遇到一位干部患胃溃疡十余年,胃脘痛反复发作。喜冷饮但饮冷即痛。请我诊治,给予钟乳石方治疗,一个月后欣然告云:您老为我治疗溃疡病,何以连同我阳萎之疾一并治愈了呢?还有一位患者,因十二指肠溃疡服用本方,竟连腰痛、足后根痛全部治愈。 --《名老中医医话》 王建勋:胃脘定时作痛,恶食拒按,嗳腐吞酸,腹满便秘;或因胃热盛,胃气上逆而胸满恶心,嗳气呃逆;或胃有积滞而食入即吐或反酸,便血等。 酒大黄10克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青皮10克木香3克没药(或乳香)3克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张震夏:胃痛属血行不畅、胃络疚阻者,胃痛如针刺有定幢,时吐血或便血,血色紫暗,痛多食后,纳食减少,精神萎帧,舌质紫黯或边有瘀斑,苔腻,脉象弦涩。方取失笑散加味。 失笑散12克当归9克炒赤芍12克炙草6克制香附9克乌药3克参三七粉3克(吞)生黄芪15克炮姜炭3克阿胶珠9克丹参12克灶心土60克(煎汤代水) --《名老中医医话》 胡国栋:溃疡散系原乌贝散发展而来,根据十多年临床观露,效果甚为满意,经交流为不少临床医师所采用,更为不少患者所欢迎。 乌贼骨60克贝母30克白芨60克生甘草30克元胡30克蛋黄粉克 诸药共为细末,服时以等量白糖加入服下;开始每次用3克,每日3次;随症状减轻,改为每日2次或1次,每次仍3克,饭前空腹服c若病程较长,在数年以上者可加入紫河车粉30克;若曾有反复出血或近期有大便潜血者,可加三七粉30克;若胃酸较多,可加黄连24克、吴茱萸15克或氢氧化铝60克。 --《千家妙方》上册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sg/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