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妈妈治病让我喜欢上中医

比利时仁济医药中心王仲彬

话说年的那个夏天,凭着高中两年的努力追比及挑灯夜读,我在全国统考中居然考出了超出当年重点大学录取线的好分数。这对于一位来自江西省偏远山区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少年的梦想就要初步实现了:跳出农门,读上大学,而且还吃上皇粮啦。这让我自己欢欣鼓舞不说,就连我的家人亲友及邻里乡亲也倍感荣光啊。

记得先医院去做体检,然后我又兴致勃勃地赶往学校去填报志愿。当时各级院校录取分数线还没有完全确定,我估计自己的考分在重点大学录取上没有多大机会,因此填报志愿时就主要考虑省内本科院校了。主要原因有两点:一则自己懵懵懂懂,加上信息闭塞,竟然对外省普通院校毫无所知;二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省内上学路费生活费要低一些。记得开初填报的志愿依序为江西大学数学专业、江西工学院机械专业、江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等。后来碰到两位同届好友,谈及各自所填志愿时,他们对我填报的志愿顺序颇有看法,一致建议我换掉江西大学数学专业。理由是他们当年考分不太理想,分数仅够上师专,将来肯定当老师。而我的数学考分很不错,第一志愿肯定会录取。但江大数学专业毕业后也多是去当老师。三个同窗好友都去当老师,职业选择就未免太趋同啦。我听后也觉得有道理,立即决定去改改志愿。但志愿书早就填好,并不宜大改了。然而究竟改选什么专业为好呢?好友又建议说,学医不错呀。可是我对解剖尸体、打针开刀之类自小有些恐惧,因此,西医专业是万万不想学的,那就改报中医专业吧。这样,我就将第一志愿和第三志愿做了调换。而江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就列为第一志愿第一专业了。我的语文考分为全县最高分之一,很自然地被看重语文成绩的中医专业录取了。多年后曾读到路遥的《人生》一书,作者在开篇中写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人生往往就是这样,你看这志愿书中的小小一改,就决定了我这一辈子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啊。

大学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这给我及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兴奋和满心的希望。只是这中医专业听人说不太好学,分配也难,前途并不看好。而我爸爸对中医专业也不太看好。他是个有点文化的人,经常读书读报。他早就知道经历文革浩劫以后,中国正处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时期。而祖国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的“四化”建设,需要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投身进来,让他们奉献聪明才智,并使他们大展宏图,大有作为。而中医专业的大学生,则似乎与现代化建设距离有点大,甚至可以说基本不靠边呀。对于我填报志愿自作主张一事,我爸爸多次表示过怨言。我也有些后悔,觉得事先该跟爸爸商量一下。不过,也有不少亲友觉得学中医很不错哇。“一根针,一把草”,简、便、验、廉;只需一个脉枕,三只手指,就可以处方开药,治病救人,挣钱养家。有部反映新生事物的电影《春苗》,就曾正面歌颂过简便验廉的中医中药呢。赤脚医生田春苗正是上过中医短训班,才能用草药鱼腥草治愈小儿肺炎咳喘,用生乌头缓解老贫农的老寒腿呀。而我们邻村的土郎中自己上山挖草药,医院不曾见效的疑难杂病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了学中医的不少好处。婆婆和妈妈对我的志愿选择没有反对意见,说我自己乐意学即可。她们认为,中医是一门手艺,学好了生活自会无忧无愁。爸爸和我听后觉得大家说的也不无道理。再转念一想,即使自己不能亲身参与祖国“四化”建设,但可以给建设者防病治病,保驾护航呀。这不等于间接参与了嘛。当时正值文革结束恢复高考不久,大学录取名额有限,考上大学已是十分稀奇,哪还顾得上挑三拣四呢;加上我又是王姓家族第一个考取大学的子弟,因此,爸爸和婆婆妈妈家人仍然欢天喜地地为我准备行装,并举办升学酒宴,招待老师及亲朋邻里等,然后又与其他亲友一道,依依不舍地目送我踏上赴南昌开学报到的行程。

年9月21日清晨,我乘坐绿皮火车慢车,一路走走停停,不到三百公里的路程,居然花了十多个小时,直到傍晚才到达江西中医学院所在地-省城南昌。进入校本部一看,校园很小,房子也很老旧,宿舍则安排在一个教室,24人共住一间,而去洗漱上厕所还得下几层楼并要走出几百米开外。这条件甚至还不如家乡的中学。因此,我的心就像那秋天一样,真是越来越凉啊。

大学课程如期开始,除了政治、体育、英语等公共课以外,还有医古文、中医学基础、中国医学史、中药学等专业课,甚至也有人体解剖学。中医课程大多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说它是医学理论吧,但讲的又似是哲学概念;而说它是哲学概念吧,又说是什么中国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总之,理论艰涩难懂,令人心生厌倦。再加上有些老师竟然用各自方言授课,开初时许多内容听不太懂,幸好有教材可供参考,否则会天天坐飞机云里雾里的。更可气的是,中医专业居然还开《人体解剖学》课程。我要有胆量去做尸体解剖,还不早就去学西医了。这不是怕什么来什么吗!

中学老师曾告诫我们: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翻遍手上的各种教材,哪里有数理化的影子?看来数理化全用不上哇。今后我还有机会走遍天下么?另外,以达重点分数入读上线即可录取的普通本科,让我觉得有点亏,心有不甘呀。这样以来,我对学中医的兴趣越来越淡,对大学生活的信心越来越弱,甚至对未来前途也越来越失望。因此,平时并不认真温习功课,只是学学英语,读读小说,逛逛城市而已。而在考试之前,突击性地死劲背书背笔记,居然顺利通过了各科考试,自忖分数还不会低。但对中医概念和理论,其实是似懂非懂,学似未学啊。大学第一学期就这么快地结束了。回头一想,我简直算得上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似地混过了这半年啦。

年2月初,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开始了。在考完后的第二天,我就归心似箭地坐上了回家的火车。临走前,我倒是没忘记捎上那本似懂非懂的《中医学基础》,并打算回家好好复习一下。记得我在火车上也曾装模做样地翻过几翻。要说这本书的内容还是挺丰富的。与后来的《中医基础理论》不同,它实际上包含有《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两本教材的主要内容。甚至还附上了常见病证的分型论治及方药。今天回顾往事,还真得感谢这本合二为一的《中基》教科书啊,否则就可能没有有趣的后续故事了。哈哈哈。话说坐了一天的火车,直到傍晚时分,才回到离别了半年的家乡,终于见到了思念已久的婆婆和父母家人等。

为了迎接我这个大学生凯旋回家,家里早就准备了比较丰盛的晚餐,甚至还有我爱吃的猪肝瘦肉汤。正是寒冬腊月,家乡天气比较冷,爸爸又热了一壶水酒,说给大家暖暖身子。我也高兴地陪婆婆爸爸妈妈家人喝了几杯。大家吃过晚饭后,又围着火盆说了一会儿话。长辈们自然关切地询问我在南昌的大学生活。我欣喜地介绍了大城市的繁华和热闹,也如实地说出了我对学中医的感受及痛苦。爸爸先通报了家里的经济现状,分析中断学业的可能后果,鼓励我咬牙坚持下去,并要立志学好中医,积极为家族增光。大家也帮腔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你多用心,就会找到乐趣的。这时冬夜已深,大家便分头去睡了。凌晨时分,我被爸爸叫醒,说是我妈妈病了,上吐下泻的,还有些发烧。我赶紧披衣起床,跑到妈妈的床前问询。原来妈妈昨天辛劳受寒,加上又多吃了点荤腥,以致于呕吐,腹泻并作,已有七八次了,兼有腹痛低烧。我马上穿好衣服,想去请乡村医生来看看。爸爸见状忙拉住我说,你不是中医大学生吗,自己给你妈看看病吧。我当时脑子里老实说是一片空白的,哪能学半年就给人看病呀。爸爸妈妈则鼓励我说,你不带了本书回来吗,先去查一查书吧。人家学三个月回来,都能当赤脚医生了。听了爸爸妈妈的激将话,我胆气陡然一壮,立即翻出宝贝书《中医学基础》,先是照葫芦画瓢地进行问诊:妈妈呕吐泄泻已经3个小时,呕吐以呕出食物残渣及清水痰涎为主,泄泻则以稀便甚至如水样为主;稍有腹痛,泻后痛缓,无里急后重,还有低热,口不干,但有口苦泛酸等。接着闻诊:妈妈语声较低,略显无力,腹中有肠鸣声。望诊:妈妈脸色蜡黄,皮肤有些打皱,目中少神,舌质淡红,舌苔白厚中间稍腻。脉诊:当时还不太会诊脉,只摸出脉率较快,并有滑脉之状。爸爸一直守候在我身旁,还不停地帮着问询。我在书中并没有查到呕泻并作这个病证,只好先后对照着呕吐和泄泻的病证分型,判断出妈妈的呕吐和泄泻都是感受外邪所致,属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证。治宜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可用藿香正气散。但这首方有哪些药,我当时并没学过。所幸书尾附有方药,剂量记得老师说过一般用十克左右。因此,我开出平生第一张处方如下:藿香10克、白芷10克、陈皮10克、紫苏叶10克、茯苓10克、法半夏10克、白术10克、大腹皮10克、厚朴1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大枣10克、生姜三片。一大早,我就买来一包中药,并亲自将药熬好,喂妈妈喝下。喝下不久,妈妈即感到呕逆之势有所减轻,腹痛腹泻也明显好转。我赶紧又熬了一次,并让煮些稀粥给妈妈吃。这样,只此一剂中药,先后三次煎服,妈妈的呕泻就完全停止了。妈妈高兴地夸我中医学得好,并告诉我说,服药以后,心口及肚子松快多了,只是咽喉很干燥,有些冒烟的感觉。我分析了一下处方,估计是藿香、紫苏、白芷等药过于香燥,加上用量太多所致。我不再处方给药了,只给妈妈喂食热米饮及热稀粥。后来妈妈调养两日后就痊愈了。这下子全家人都很开心,长辈们更是连声说道,仲彬学中医没有错,很管用。就这样,我第一次见证了中医中药的神奇,更庆幸自己背来的中医基础知识还不错,起码能够对照书本看好病呀。正是这次给妈妈看病取效的亲身实践,我才像那懵懂少年情窦初开似地喜欢上中医来。感恩我的母亲!

那年的寒假,我还应邀为邻里乡亲看过好几个病人,当然都是小毛小病,但都取得了较好疗效。我还和同村的乡村医生结交朋友,并与他一起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过其它疾病,如重感冒、急性肺炎、急性胃肠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尿道感染等,普遍获得较好疗效。更可贵的是,通过这些临床实践,让我重新树立了学好中医的信心,并对未来前途再次充满了希望。当然,那时我只是喜欢上中医,还远远谈不上热爱中医及痴迷中医。在此后的岁月里,我或通过自己努力学习亲身实践并取得良效,或见证名老中医的神奇疗效和带教老师的精彩示教,将会逐渐缩小从喜欢中医到热爱中医的距离,并把中医针灸视作自己的毕生事业,甚至可以说是将中医针灸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不过,这里面的精彩故事就有待今后再讲啰。

注明:本文为响应《海外华人中医论坛》B群周轮值议题而作,特此致谢该论坛暨B群管理组。

特藉此文:

(1)深切缅怀鼓励我走上中医之路的已故的婆婆爸爸。

(2)深情感恩指导过我学业的已故的所有老师及导师。

(3)衷心祝福妈妈及其他师长等: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另注:本文图片选自网络。

赞赏

长按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让您告白
儿童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sg/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