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二中清华生杨新铎的班主任和几位任课老师要去他家送奖牌。我有机会同行,便蜻蜓点水似地走访了靖远二中今年考取清华的学生杨新铎及其家庭。

杨新铎

杨新铎靖远二中届毕业生,高考成绩:语文,数学,英语,综合,以总分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工科试验班机航动大类。

杨新铎出生于教师世家。爷爷是老牌靖远师范毕业生,教了一辈子书,最后从乡下学校校长任上退休。虽然今年已经85岁了,但耳聪目明,口齿清楚,思维敏捷,行动自如。他给我们开了门。

一进门,正墙上贴着一张大红纸,上面是他近日给孙子杨新铎写的一首诗,分外引人注目。

老人家和蔼可亲,健谈开朗,谈起杨新铎小时候的趣事,他记忆清晰,语言幽默,说话风趣。

杨新铎的父母亲也是教师。父亲是我们的同事,母亲在某中学小学部任教。这情况和今年另一位清华考生温睿很相似。(他的父亲也在中学,母亲也在小学)相似中总是有共性,至少说明孩子家庭中学风浓郁,孩子从小学习习惯比较好。

杨新铎和二中领导教师在一起

教师世家的家学渊源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有了求学上进的底色板和脉络发展线,再加上个人的刻苦努力,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出人头地是必然的。

杨新铎个头不高,面相憨厚,身体有点儿单薄,中学生的模样还未完全褪去,青涩的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和熟悉的人有话说,不太相熟的人,话很少。他今年考取了清华,名扬全县,在小县城是无人不晓,但一点没有居功自傲或者骄娇之气,还是一副憨厚淳朴,单纯幼稚的样子,一张脸,对谁都笑嘻嘻地。

杨新铎和任课教师在一起

爷爷说,杨新铎小的时候很乖,很沉静。他带着小新铎,在小区和人打老年麻将,他一个人待在角落里,能自己玩好半天,从不乱跑。新铎三四岁时,他教小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因为不能教口诀,他就只给孩子说上面的一个珠子顶五个,教了两遍,嘿,小家伙竟然弄懂了20以内的加减法,随便出算术,无一出错。后来上了幼儿园,算数目大点的加减法,他将手背在身后,一会儿就算出了答案。爷爷很惊奇,要看他背在后面的手是如何计算的?小新铎害羞,不让爷爷看,爷爷惊喜万分,这娃,以后上学,中嘞!

果然,借爷爷吉言,小学、初中、高中,杨新铎一口气,不打摆,不松劲,顺顺利利,直入清华。为此,杨门家族助学励志基金会还给送了一块奖牌,发了奖金呢!

从小到大学霸附身的杨新铎,获得的奖状和证书,不在少数,可是在他家正面墙上的左右两边,却只贴了两张。一张是上小学一年级前,得的幼儿园的“好儿童”奖状,另一张是高三上学期,靖远二中颁发的“期中考试成绩优异”奖状。我好奇地问杨老太爷,为什么只贴两张?

老爷子说,这两张比较有代表性,一张代表孩子即将步入学堂,是起始点的奖励,一张是孩子12年基础教育即将圆满完成的代表……听听,靖远“北大”和“黄埔军校”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

杨家进门的右边墙上,还挂着一个“才华横溢”的匾额,下面注满了乡人们的名字。我们问杨老太爷,这又是给谁的匾?老爷子说,他父亲是乡里有名的老中医,一辈子给人看病,口碑极好,人又聪明异常,会干很多事,这是某年外乡各族人送给他父亲的。

当下,我心里就想起了一副对联:“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人们常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相多为人师,良医良相,在他们家齐乎了!

杨家墙上还有几张照片也颇引人注目,一张是杨老太爷老俩口和自己三个儿女及其孙子们的全家福合影照,一张是刘赞祖老先生百岁寿辰时好大一家人的合影。这刘家寿星老的照片怎么会放在杨家呢?细问才知道——

原来,这刘老寿星是杨老太爷的老岳丈。老人家已经岁了,前几天杨老太爷还带着儿子和孙子去看望了老岳丈,告知了老人家孙子考上清华的好消息。积善人家,必有余庆。天道厚朴,诚不欺我!

临别之际,我心有所念,这清华录取通知书还没亲眼见过,何不趁此机会一睹为快,于是腼脸求之,杨家物不私美,于是得以拍照分享,大家都来一饱眼福,沾沾喜气吧。

上面所述,仅是客厅呈现之物,有限的内容承载着丰富的信息,以及家庭背后的故事。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清华生的故事,请仔细读完本文后观察照片,思考片刻。

来自:桃李莺歌

作者:李艳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gx/1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