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气温变化,老年人有这些症状千万别
白露已过,秋分临近,天气渐凉的同时,也让众多心衰患者中了招。医院专家提醒,如遇脚肿、憋医院就诊,防止意外的发生。 这天一大早,70多岁的朱爷爷被家人紧医院心衰病房。 “我肚子胀吃不下饭,憋着气上不来,上个厕所都喘不上气,脚也肿了......自己感觉越来越不对劲啊!”朱爷爷一顿医院心内科主任赵玉红诉说着他这几天的“痛苦遭遇”,“前段时间,天气时雨时晴,温度时上时下,我受凉感冒了。原本想着扛几天就好了,可想不到情况却越来越严重。”几句话没有说完,朱爷爷便又开始胸闷、气短。 听完朱爷爷的陈述,赵玉红立即为患者进行检查,结果为心力衰竭,并立即为朱爷爷制定治疗方案。经过4天的精心治疗,朱爷爷的情况好转了许多,不仅可以下床活动,生活也基本自理了。 和朱爷爷“同病相怜”的,还有80多岁的李奶奶。 李奶奶已有多年的心衰病史,近期由于气温变化,加上老人没有定期监测血压,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病情加重,现在心衰造成的困扰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 “心里面就好像有东西压着一样,走几步路就气喘,腿一点力气没有。”李奶奶说。 针对病情,赵玉红为李奶奶进行西药治疗的同时,也结合秋冬季节特点,发挥着中医药的防治优势,为李奶奶开出了“泡脚”处方。 “许多老年人都有泡脚的习惯,为此我们创制了包含红花、补骨脂、桂枝、附子等温阳药物为主的泡脚方,可以起到温阳通络、活血行血的作用。”赵玉红介绍,“中医讲究的是辩证论治,因人用药,因病症病候不同,药也会大相径庭,我们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开出的泡脚方也是一人一证一方”。 “朱大爷在喘促、腿肿的同时,还兼有头晕、咯痰量多,舌质暗,舌苔白腻,脉弦滑的特点,中医辨证属于‘痰瘀阻络证’,所以泡脚处方时兼用了薤白、半夏、厚朴等利湿化痰之品;李奶奶兼有乏力、手足心热、盗汗、口干等阴虚症候,辨证属于‘气阴两虚’,处方时还加用了地黄、麦冬、党参等益气养阴之物。”赵玉红说,许多患者用“量身定制”的泡脚方泡完脚后都直呼舒服,感觉整个人都暖了起来。 “病房这几天收治的像朱爷爷、李奶奶这样心衰复发的病人不在少数,最多一天就收治了8例心衰患者,全是因为气温骤降后未及时保暖引起的。”赵玉红解释,引起心衰的常见原因有很多,比如气温变化引起呼吸道感染,血压升高,继而引发心衰;心衰患者在出院后自认为病情好转,便私自减药甚至停药,而导致心衰发作;秋季补秋膘,聚餐饮食没有节制,摄入过多高盐食物,从而诱发心衰;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会明显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衰加重等。 那么,如何避免心衰的发作呢?赵玉红这样支招→ 吃 合理饮食,最好是清淡饮食、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饮酒。 穿 要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下降的时候,及时添加衣物,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行 合理运动。对于稳定性的心衰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宜清晨早起锻炼,因为早晨气温相对较低,极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建议上午9、10点或下午2、3点出门,这时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较好。 用药 要规律用药,不可擅自减药、停药。冠心病是心衰最常见的病因,合并冠心病的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控制好血压、血糖,合并房颤的患者控制心室率60-次/分。 心情 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稳定,切忌易怒、急躁,保持心态平和更是健康之道。 老年人在家,出现下列情况,极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千万不能硬扛,医院就诊。 1 老年患者出现夜间流涕、不能平卧、食欲不振、气促、脚肿,需要警惕心衰发作。 2 老年人活动、劳累后感觉胸口有块石头压着,可能与冠心病心肌缺血有关。 3 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吐字不清、一侧肢体乏力、行走不稳,需要警惕发生了脑血管意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图片:赵立 编辑:李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上观号作者:上海长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gx/12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焦虑伴随抑郁,抑郁伴随焦虑中医良方教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