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普及学堂每天5点与您准时相约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接下来是百草园成片的紫苏,这紫苏药如其名,显眼的紫色,加上它那黏在手上久久不去的芳香。闻在鼻孔,则令人神苏气轻,作为凉拌服用,则令人胃气苏展,食欲大增,故有其名。唐师傅说,这是药用紫苏,跟寻常的食用紫苏不同。我们试着摘几片叶子来嗅一嗅,那一个心旷神怡啊!诊所里的干品紫苏,怎么能跟这鲜品比呢?浓郁的香味,立马让人联想到一碗热烫的紫苏饮就在眼前,快乐得喝下去,那种浑身毛孔舒张的感觉。老师说,你们想一想,这紫苏身上有几种药物啊?有学生说,两种,苏叶、苏梗呗。又有学生说,应该是三种,苏叶、苏梗,还有将来这紫苏要传宗接代,必须留下苏子。没错,紫苏身上有三宝,苏叶、苏梗、苏子,它们同是一母所生,功能却各异,但都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是治疗气机升降出入的好帮手。所以称它们为药中三才子。以前学古文的时候,有个典故叫苏门三学士,就是指苏门出了三大才子,苏洵、苏轼、苏辙。三人文学造诣很深,光耀门楣,并入唐宋八大家,传为千古佳话。紫苏这味药,前面也提到过,它的叶子叫苏叶,梗叫苏梗,种子叫苏子,为何说它们是调理气机升降出入的好帮手?原来药性理论中有种观点,凡叶多发散。就是植物的叶子大多具有向四周发散的这一态势。人们利用这一规律,发现苏叶、薄荷叶、藿香叶、荆芥叶、荷叶等,归于上焦心肺,善于宣发风邪,这也是它们质轻容易走上焦的道理。治上焦如羽,所以这些略带辛味的植物叶子,更容易走上焦肌表,以发汗祛风。所以苏叶能够让气机往头面肌表宣发,它的性是升浮往外出的。有个名方香苏散,香附、紫苏、陈皮、甘草,就这四味药,《汤头歌诀》说:“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畅气机。”这个方子太重要了,在南方暑湿之季用得非常多。而且这几味药正是最常见的。病人内有饮食积滞,或者生气不舒,加上外面又感触了风寒湿,导致胸脘不舒,头身困重,这时就要凉解表里,苏叶解表散寒,陈皮和香附调理肝脾气机,行气宽中。这样风寒得外散,情志积滞得内消,人体自然舒畅矣。而苏梗就是紫苏的茎部,茎部也有它的特点,凡茎中空疏松者,必善于通风理气,就像苏梗、荷梗、通草、竹茹、芦根等,如果这些梗茎中空像水道一样,更善于循环疏通水道,比如芦根、葱管、木贼草,这些梗茎纹理就有水道之象。苏梗偏于宽胸降气,顺气安胎,所以痰气梗阻咽、食管、胃,就用苏梗。我们临床上常用的半夏厚朴汤里常用苏梗,治疗梅核气,即病人胸闷气滞,咽喉觉得有异物感,好像有个东西在那里,吞又吞不下,吐又吐不出,这半夏厚朴汤就是对证的良方。接下来是苏子,《药性赋》上说“紫苏子兮下气涎”。古人对种子类药物的功能有个高度概括,所诸子皆降,唯蔓荆子、苍耳子独升。这是说种子类药物,它是从植物枝头上将要往下面掉,质重是精华的凝练。所以它们进入人体善于降气达下焦。所以我们常用到的三子养亲汤,有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这三味药最善治疗老年人胸中痰喘咳逆,它们能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把胸肺部的痰浊往肠道排。为何有养亲之义?道理就在这里,古人认为大多数高年父母亲容易有老痰顽痰梗堵在胸中,故创造此方来顺气化痰,以尽孝道。这个方子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我们治疗老年病,要多从痰入手。这样从一味药里,我们就学到了三味药,从三味药里,发现药物不同部位的药性特点,叶多发散,子多降下,梗多通气。我们再发散出来,就学到了三个方,从三个方里,我们就可以掌握三种不同的病因病机、治病特点。这样学药学方,一下子就活了。

养生四要+养生四要穴

慎风寒(大椎)

节饮食(足三里)

惜精神(气海)

戒嗔怒(期门)

中医普及学堂全部资料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白癜风诊疗目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zyhpt/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