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肺病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
何某,男,72岁,年11月15日初诊。 病史:有哮喘病史10余年,多于冬春季节发作,闻及异味,接触花粉、油漆、猫等易诱发。既往有萎缩性胃炎、冠心病、过敏性鼻炎病史。 诊见:喘息气促,晨起咯白痰,量多,咽部不适,食后胃胀,伴烧灼、反胃感,纳平,大便干结不易解,舌体胖暗 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患者年高体弱,长期患慢性咳喘、胃病,路老辨病诊为哮喘,证属脾胃虚弱,肾不纳气,肺失宣肃,治拟健脾和胃,益肾定喘,佐以肃肺。 处方:太子参、神曲、厚朴花、枇杷叶、紫苏子、茵陈、山茱萸各12g,竹半夏、娑罗子、旋复花(包煎)各10g,十大功劳叶、紫菀、肉苁蓉各15g,桃仁、苦杏仁各9g,生谷芽、生麦芽各30g,炙甘草6g。14剂,每天1剂,水煎服。 年2月21日复诊:服药后反胃、气喘均见好转,仍有咽部不适,声音沙哑,鼻腔中有热气感,腰、背、脊柱隐痛,右胁、脘部发胀,肋骨疼痛,轻度气喘,纳谷馨,寐欠安,多梦,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频数不尽感,舌稍胖紫暗、苔黄腻,脉细弦。路老辨证认为,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晦滞,肺脾气虚,升降乏力,仍宗前法守方加减。处方:西洋参(先煎)10g,十大功劳叶、白术、山茱萸、肉苁蓉各15g,麦冬、紫菀、枇杷叶、炙前胡、炒三仙(神曲、麦芽及山楂)、厚朴花、紫苏子各12g,桃仁、苦杏仁各9g,黛蛤散(包煎)6g,紫石英(先煎)20g。14剂,每天1剂,水煎服。 年5月15日再诊:患者坚持服上方调理,至年夏季、冬季哮喘均未发作。近日哮喘发作,咳嗽咯痰,咽部痰阻感,心前区闷痛,胃脘隐痛,食后减轻,寐安,大便干,每天1行,尿频、淋漓不尽,舌红,前部苔少、根部苔白腻,脉弦滑。路老辨证属肺虚痰阻气逆,胃失和降。治以益肺气,和胃降逆,止喘化痰。处方:西洋参(先煎)、木蝴蝶各10g,竹节参、十大功劳叶、葶苈子(包煎)各15g,炙百部、麦冬、紫菀、炙款冬花、神曲、紫苏子、莱菔子、白术各12g,苦杏仁9g,薏苡仁、生谷芽、生麦芽、紫石英(先煎)各30g,生姜1片为引。14剂,每天1剂,水煎服。 年10月19日复诊:诉有时胸闷,喷嚏,胃脘胀 满,反胃,咽中有白痰,精神尚可,纳可,寐安,大便秘,小便频,夜尿3~4次,舌暗淡、苔薄白,脉弦细滑。路老辨证认为,霜降将至,燥邪偏寒。治宜宽胸涤痰,调理脾肾,更宜慎外感,以免引发哮喘宿患。处方:西洋参(先煎)、竹半夏、紫菀、前胡、百部、杜仲、补骨脂各12g,苦杏仁9g,瓜蒌20g,薏苡仁、紫石英(先煎)各30g,黛蛤散(包煎)、黄连、益智仁(后下)、紫苏子(包煎)各10g,五味子8g,桑寄生、山茱萸各15g,生姜1片为引。14剂,每天1剂,水煎服。 随访至今,患者哮喘未发。 按:此例患者年老体弱,有慢性胃病史,脾胃亏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水湿聚为痰浊,上贮于肺,成为哮喘发作之宿根,遇诱因引触,致痰阻气道,肺失宣肃,故咳痰、气喘。病久及肾,失于摄纳,肺气上逆而发喘促。初诊时路老即将病位定在脾胃、肺、肾,辨治时多次予太子参或西洋参、白术、神曲、谷芽、麦芽、薏苡仁、厚朴花、娑罗子等益气健脾,理气和胃;苦杏仁、枇杷叶、紫苏子、旋复花、紫菀、款冬、半夏、百部等宣肺化痰;山茱萸、肉苁蓉、紫石英、补骨脂等益肾纳气平喘。整个治疗过程一直遵循调理脾胃的主线,无论哮喘缓解期还是发作期均坚持培中央,健脾胃为重。正如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云“上下交损,从乎中治”,调气机之升降,同时兼顾补肺纳肾,理气化痰,使肺能清肃,肾得摄纳,肺脾肾功能逐渐恢复,痰浊消散,哮喘可平矣。此外,路老还很注重患者的饮食及季节性调护,每次循循善诱,告诫其宜忌,体现中医学“天人合一”的三因制宜、整体辨证施治特色。 ----------------- 中医的精华在经验 中医的经验要升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zyhpt/3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8年新版药食同源目录大全
- 下一篇文章: 头条华佗中医药研究院依据卫健委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