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吃饭不好脾气暴躁可能与这个病有关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小儿脾弱肝旺综合征,这一儿科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脾弱和肝旺两组证候。脾弱,可见食欲不振、偏食、腹痛腹泻或便秘、小便浑浊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肝旺,则表现出烦躁易怒、哭闹不安、低热、手足心热等征象。其成因在于小儿体质的特殊性,《幼科发挥》云:“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这源于小儿初生时,如同树苗刚刚萌芽,肝为少阳之气,渐渐生长而有余;而肠胃脆薄,谷气未充,使得脾常显不足。小儿身体娇嫩,如同初生的树苗,需要精心呵护。一旦护理不周或喂养不当,便可能损伤脾胃,导致脾病及肝,进而引发脾弱肝旺的病理状态。正如王旭高所言:“土不荣木,脾土运化失司,水谷精微日损,是以无以养肝,重在脾气不足。”因此,临床上多见脾常不足而致肝常有余的证候。在治疗上,宜采用补脾调肝的方法,即培土泄木。通过培补脾气,调整肝的疏泄功能,使二者达到平衡。方用柴芍六君汤加减,旨在疏肝健脾,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一治疗方法,既体现了中医对小儿脾弱肝旺综合征的深刻认识,也展示了中医儿科临床的精湛技艺。 治验: 金某,男,年仅4岁,于年7月21日初次踏入诊室。其母忧心忡忡地叙述着孩子的病情:腹泻已持续一周,每日多达四五次。腹痛时而出现,腹泻的性状时而如水样,时而则伴有黏液与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孩子的饮食日渐减少,哭闹声不断,小便的颜色如同米泔一般。西医的针药治疗似乎并未带来明显的改善。经过仔细的观察与诊脉,患儿面色呈现出萎黄之色,身形略显消瘦,精神状态也欠佳。舌红苔腻,脉象细数,这是脾弱肝旺的典型表现。根据中医理论,脾主运化,肝主疏泄,二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着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在这位小患者中,由于脾虚导致的运化无力,加上肝气郁结,导致了这一系列的消化不良症状。针对这一病症,治疗的原则是补脾平肝,消食健胃。选用了经典的柴芍六君汤加减。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养血,二者共同调节肝气;苏条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陈皮、青皮行气消食,防风、槟榔则有助于通便利湿;焦山楂、炒麦芽消食化积,胡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木香、神曲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整个方剂既能补脾益气,又能疏肝解郁,消食健胃,非常适合这位小患者的病情。经过三剂药的治疗,7月26日复诊时,患儿的腹泻症状明显好转,大便次数减少至每日两次,饮食也有所增加。舌淡红苔薄白,说明病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减去黄芩,继续服用三剂。服完药后,患儿的饮食大增,二便正常,病情痊愈。在临床上,由于小儿调养不当或家长过度溺爱导致的脾弱肝旺的情况十分常见。正如《幼科发挥》所言:“儿性执拗,平时亲爱之人,玩弄之物,不可失也,失则心思,思则伤脾,昏睡不食,求人不得则怒,怒则伤肝,啼哭不已。”因此,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溺爱,保持小儿的情绪稳定,这样才能避免脾弱肝旺等疾病的发生。对于这类病症的治疗,中医主张泄木扶土,调肝理脾。除了上述的柴芍六君汤加减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选用疏肝健脾肥儿汤等方剂加减治疗。这些方剂中的柴胡、白芍、青皮等药物能够疏肝解郁,白术、茯苓、槟榔等药物则能健脾消食,共同达到调理肝脾、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治验: 余某,女,年仅4岁半,于年5月12日由慈祥的奶奶陪同前来就诊。这位小女孩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已近三年未曾感受父母双全的温暖,她的成长几乎全由奶奶悉心照料。自幼,余某便展现出任性的性格,挑食成了家常便饭,稍有不如意便大发雷霆,哭闹不止。近半年来,她的挑食行为愈发严重,对活动失去兴趣,稍微一动便汗水淋漓。诊时,她身形瘦弱,面色萎黄,触摸之下,脘腹胀满。她诉说自己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小便赤黄。舌尖泛红,舌苔微白且稍厚,脉象弦细。这一切症状,都指向了肝旺脾弱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此症,需调肝理脾,以疏肝健脾肥儿汤加减为方。处方如下:柴胡、白芍、乌梅、青皮、茯苓、白术、淮山药、炒麦芽、厚朴、枳壳、莱菔子、槟榔、胡黄连、连翘、甘草。服用三剂后复诊。5月27日复诊时,余某的哭闹明显减少,食欲也有所好转,但多汗的症状仍然存在。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黄芪、防风,以增强固表止汗的功效。之后,以此方为基础加减调治20余天,余某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饮食、二便均恢复正常,活动时的出汗情况也有所改善,精神状态日渐好转。停药后观察,一切正常。根据中医理论,小儿具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在临床上,小儿常见的烦躁不安、无故哭闹、手足心热等症状,多为肝旺的表现;而食欲不振、偏食挑食、腹泻或便秘、小便浑浊等症状,则多为脾弱的证候。通过调理肝脾,佐以消导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或消除这些症状。因此,我们将这些症状归纳为以脾运不足为主的脾弱肝旺综合征或以肝失疏泄为主的肝旺脾弱综合征。在治疗小儿脾弱肝旺时,我们主要以健脾为主,佐以平肝消食。主方柴芍六君汤加味,其中柴胡、白芍、青皮、胡黄连、乌梅用于调肝,白术、茯苓、淮山药则负责健脾。而枳壳、厚朴、槟榔、莱菔子、焦山楂、麦芽等消导药物,则有助于脾胃的运化,使肝木得疏,脾土得健,胃肠积滞得以清理。如此,一系列临床症状便可逐步消除,小儿的身体健康也可逐渐恢复。#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zyhpt/13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山楂泡水喝有什么作用这几点要记得,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