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防治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26055703496631&wfr=spider&for=pc

眼下,杭城许多单位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体检,很多人今年的体检报告结果已经揭晓。记者了解到,浙大一院、浙大二院、医院在年一共产生录入了22万人体检数据,各位专家通过这22万人的体检数据,梳理出四个最易被市民轻视但处于高发态势的体检异常项:高脂血症、幽门螺杆菌阳性、高尿酸血症、尿常规异常。

这四项,大家很熟悉,对于这些异常项,大家往往会去专科就诊,但是据专家们反映,对付这些疾病,不少患者的做法是片面的,有多处存在普遍的健康盲区。记者采访了这些相关疾病的专家,为大家支招,以免误入“盲区”。

关于体检,专家们都提到同一个观点:“体检的价值就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希望大家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措施去干预,防微杜渐。”

记者柯静

通讯员王蕊金丽娜方序童小仙王家铃李文芳/文

记者张之冰/摄

高脂血症

管住嘴少吃油就够了?

数据提示:

浙大一院年体检人群中,高脂血症占比34.44%

浙大二院年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占比31.37%

高血脂正成为大家体检报告中的常见提示。浙大二院提供的体检数据显示,血脂异常占体检人数的31.37%。浙大一院体检数据显示,高脂血症在体检异常项中占第三位,有34.44%的体检人群出现高脂血症。浙大一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忠感叹:“这几年,高脂血症就没有跌出过前五。”

刘忠认为,公众对它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曾有调查显示,64%的人认为高脂血症应该有症状。“大家认为高脂血症,管住嘴,不要吃太油就可以。这种看法片面了。”刘忠表示,“熬夜多、爱吃夜宵、体力活动少、久坐,这几个因素都对高脂血症有‘贡献’。”

浙大一院健康管理中心曾对人的某传统制造企业进行统计,年开始,连续三年,高脂血症发病率在45%-49%。这家传统制造企业的职工是三班倒,工作节奏比较快,作息颠倒,体力付出多,夜班的夜宵供应丰盛,面条、炒菜俱全,夜班职工吃完再睡。而另外一家人大型国企,高脂血症发病率在26%-29%。“这家大型国企的职工作息较为规律,个人健康管理素养高,所以大基数情况下,高脂血症发病率始终控制在30%以下。”尔后,浙大一院健康管理中心团队对前述的传统制造企业员工的健康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择重点宣教,调整夜间膳食结构和数量,高血脂发病率从年进入下降通道。

在门诊中,高脂血症往往与其他代谢性疾病结伴而来。在浙大一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陈敏以一次门诊时间患者年龄层统计为例,“高血糖合并高血脂患者,40岁以下的患者占到40%左右,这些患者无一例外有共同的群像——体力活动少、久坐、熬夜多、爱吃夜宵。”陈敏表示,即便加班免不了,体力消耗大,但也不能吃高油高胆固醇的食物,以他自己为例,夜班结束,也是两块饼干一杯牛奶垫饥。

如果放任高脂血症不管,将直接危害血管健康。根据浙大二院体检数据显示,颈部动脉斑块、颈动脉硬化总占比达到22%以上,“血脂高了之后,脂质沉积在动脉壁,形成斑块、甚至血栓,导致动脉壁变厚、血管狭窄。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血栓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危及生命,这在职场的中青年中已不少见。”浙大二院体检中心主任孙婷说。

幽门螺杆菌阳性

一人感染一人检查就行了?

数据提示:

浙大一院年体检人群中,呼气试验阳性占比11.71%

医院年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阳性占比10.2%

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它被公认为预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险因素。

这几年,健康体检中有一个明显趋势——不少单位和个人增加了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这一项。在浙大一院健康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呼气试验呈阳性的占到了体检人群的11.71%,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忠说:“尽管不是每个体检者都做这个检查,但阳性比例还是挺高的。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之后,部分人如果不治疗的话,幽门螺杆菌会持续在胃里面生长,会发展成慢性胃炎。如果这些患者再有些不良习惯,比如饮食的不规律,或饮酒等这些因素的情况下,大概有10%-15%患者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病,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土壤’。如果体检发现呼气试验阳性,建议消化科门诊正规治疗。”

浙大二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杜勤也是浙江省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组长,“虽然个体就诊的患者增多,但是对比国内庞大的感染人群,一人感染,家庭集体来筛查还是太少。”根据年发布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显示,我国感染人数7.68亿,也就是全国每两个人中,有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为什么我们强调,一人感染,最好全家来查,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有传染性。”杜勤说到一个门诊病例,“开始是家中大哥在做胃镜检查时,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到我门诊就诊,因为询问病史时,了解到他父亲就是胃癌过世的,这是高危因素。后来陆续来了家族里的7个兄弟姐妹,除了最小的妹妹呼气阴性外,其余全部是阳性感染。”杜勤说,我国每年新增胃癌患者高达41万,是国内第二高发的癌症,占到全球胃癌总人数的一半,而尽早发现幽门螺杆菌,并进行根除杀菌治疗,对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和胃癌都有很大意义。

“在门诊中,很多病人家属都认为,我没有什么症状,为什么要查,这是一个误区。”杜勤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有70%是没有症状的。但有几类人必须要重视。患过消化性溃疡和有胃癌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以及胃癌发生率较高的高危地区,例如福建长乐等地居民,高危人群家庭共查共治,不但可以预防再感染,也能预防胃肠严重疾病。

高尿酸血症

不吃海鲜不喝啤酒就能避免痛风?

数据提示:

浙大一院年体检人群中,血尿酸增高占比14.7%

浙大二院年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占比14.79%

高尿酸血症、痛风等代谢性疾病,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浙大二院体检数据显示,在体检人群中,14.79%有高尿酸血症。“如果不加干预,未来,这些高尿酸血症患者都将是痛风患者。”浙大二院体检中心主任孙婷说。

浙大二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吴华香的感受更为明显,“科室门诊量一年10万人次,其中1万人次以上是痛风患者。以前是中老年患者占到绝大多数,年轻人一周看不到几个,但现在是年轻痛风群体和中老年群体对半开。”《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万人,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

“很多人都说,知道海鲜、豆制品等高嘌呤食物会导致痛风,知道啤酒会导致痛风,已经很小心了,却不知道富含果糖的水果、甜饮料和甜点,也会导致痛风,因为果糖会抑制尿酸排出,使得体内尿酸升高,这是所有门诊患者的健康盲区。”在我国今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显示,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的消费率在30%和25%以上。

吴华香之前接诊的一个学生。“19岁的男孩子,脚指头红肿,到我门诊看,因为家族有痛风史,所以家里对这个孩子的饮食很重视,妈妈平时做菜很注意,高嘌呤食物不进家门,但孩子还是发了痛风。我询问孩子的日常作息,妈妈一句话揭开谜底,孩子平时水喝得少,每天早上给孩子榨一杯苹果汁或者橙汁,家里饮料也不断。”

吴华香说:“像可乐、雪碧之类的甜饮料,富含果糖,痛风患者是绝对不能喝的。另外,果糖高的水果,我都建议痛风患者和尿酸高患者少吃。比如苹果,虽营养丰富,但每百克苹果里就含有约5克到6克的果糖,这含量不低。这个孩子每天一杯苹果汁或者橙汁,另外加上饮料,都是痛风的无形催化剂。”

“我们不以水果酸甜度,来区分果糖含量高低。比如苹果、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这些水果富含果糖高,痛风患者避免食用,反倒是西瓜、草莓之类的水果,含果糖量低,痛风患者可以适当吃点,不建议水果榨汁,直接生食。甜饮料一概不喝,喝白开水最好。”

吴华香说:放任痛风发作不管,不仅痛风会反复发作,生活质量很差,严重起来还会引起关节炎、痛风肾病等疾病。吴华香说到一个随访三年的年轻小伙子。“27岁,痛风史已有十年。小伙子给我看了那些年的体检报告,尿酸一直在,这是很高指标了,已有痛风症状,但他没有就诊,吃了止痛药,把痛压下去,后来六七年,发作频次越来越高,他才来就诊,虽然病情得以控制,但痛风石已压迫到神经,这种损伤不可逆。”

尿常规异常

尿常规的“+”没症状就不要紧?

数据提示:

浙大二院年体检人群中,尿常规异常占比18.38%

医院年体检人群中,尿常规异常占比11.3%

在浙大二院年体检异常项中,尿常规异常排在第七位,占了18.38%,体检中心主任孙婷告诉记者,尿常规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査,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

根据《中国肾脏疾病年度科学报告》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目前有1亿多的肾病患者。

在医院年体检数据中,有11.3%的体检人群,尿检异常,排在了异常第九项。健康促进中心主任陈丽英说:“体检是最好的早期发现疾病的手段,普通的尿常规检查均会提示尿比重、尿蛋白、尿隐血、尿白细胞的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泌尿和肾脏系统的疾病。”

但在门诊咨询中,陈主任说,“绝大多数患者的认知是——尿常规异常,休息一下就好了,可能是前段时间累的,这是绝对错误的想法。”

医院肾脏科副主任医师冯剑说:“如果出现尿隐血、尿蛋白阳性,这是肾脏发出的报警信号,要及时就医。如果等到血肌酐指标高上去,那肾脏的问题已经严重了,至少50%的肾脏已经罢工了,医院明确肾病原因,尽快控制病情。”

冯剑谈到上周来随访的一个34岁的女病人,年体检中,尿常规显示隐血两个+,因为没有水肿,疼痛等症状,也没有高血压,病人没有当回事情;第二年还是如此;第三年体检,不光有隐血,还出现了尿蛋白+,来医院检查做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她是mg/24小时,而正常水平在mg/24h以下,经肾穿刺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球IgA肾病。

“虽然健康人也会出现生理性尿蛋白,比如剧烈运动、发热、久站后。所以,要排查疾病,随访意义更大。在门诊,还需要做一个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合体检中的生化血肌酐和超声等影像学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冯剑说。

在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门诊,蒋华副主任医师接诊的大都是尿毒症患者。他说,“在门诊中,很多尿毒症患者在确诊后,悔不当初。在刚刚起病的时候,很多人没有任何不适,只能通过尿常规等化验发现端倪。有些尿毒症患者的病情周期长达20年,如果每年参加常规体检,重视结果,他有无数次重写命运的机会,但可惜都错过了。”

蒋华告诉记者:“慢性肾脏病共分为5期,1期肾功能正常,可能有尿蛋白+。从出现尿常规异常,直至发展为5期的尿毒症,不同的病因,病程不同,急进性的只要几个月,进展缓慢的则可长达20年以上。”

“虽然现在肾脏病治疗手段多样化,肾脏病患者经过治疗也能回归正常生活,但治疗不是根本,预防和早期发现才是第一。”蒋华说。

编辑邹倩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zyhpt/1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