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

药象品悟

①叶——入肺

②茎中空,方柱形——理中焦之气

③辛能散,甘能入脾胃

别名

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解暑,发表。

临床应用

①阻中焦,中气不运

藿香辛温芳香,辛散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能运脾胃调中焦,化湿浊,为治疗湿阻中焦,中气不运常用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苍术,厚朴,半夏等组成理气化湿,和中开胃的不换金正气散。

②暑湿证,湿温病起初

●对于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脘痞,呕恶泄泻等证,常与紫苏,半夏,厚朴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

●湿温病起初,症见身热不渴,肢体倦怠,胸闷口腻,可与半夏,杏仁,茯苓,厚朴同用,方如《医原》藿朴夏苓汤。

③呕吐

●多用于治疗呕吐诸证,对脾胃湿浊引起的呕吐尤宜。

●若配伍半夏,生姜同用,止呕效果更好,如湿热并重,见身热困倦,胸闷腹胀,溺赤便秘,可配伍黄芩,滑石,茵陈蒿等清热利湿药,即甘露清毒丹。

④秽浊,疫疠

藿香芳香化浊辟秽,通利九窍,能散邪气,而解时疫,以治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证。

用法用量

水煎内服,5-10g、也可入丸,入散;

另有水煎含漱等。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温散,有伤阴助火之虞,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藿香

VS

广藿香

藿香和广藿香非常相似,但也存在不少区别,特别是功效的区别非常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区分两种中药材。

来源

藿香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广藿香”,后者习称“土藿香”。(《中国药典》规定只有广藿香入药,为正品藿香,而土藿香民间多用之。)

产地

广藿香:主产于广东、台湾等地。

土藿香:全国各地均产。

●广藿香的叶子是圆形或宽卵圆形,先端钝或急尖,草质,叶子表面被绒毛。

●藿香的叶子是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尾状长渐尖,纸质,叶子表面近无毛。

●广藿香很少开花,花期是4月。

●藿香多开花,为顶生密集的圆筒形穗状花序,花期为9到11月。

繁殖方法

●广藿香的种子十分脆弱,容易损坏,主要通过扦插的方法繁殖。

●藿香主要通过种子来繁殖。

功效

●藿香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解暑,发表。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呕吐、泄泻、暑湿、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等症。

●广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本草图鉴——广藿香

植物形态

●叶对生,揉之有清淡的特异香气

●叶片卵圆形或者长椭圆形

●叶缘具不整齐的粗钝齿,两面皆被毛茸

药材性状

多分枝,枝条稍曲折,茎钝方形,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心有髓;

叶对生,皱缩成团,叶缘具不整齐的粗钝齿,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

刘太医出口级道地饮片——广藿香

市场流通的广藿香药材以统货居多,且以切段饮片为主,但仍有叶含量少于20%或者无叶广藿香不合格饮片。

而刘太医道地广藿香药材完全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叶含量不得少于20%,杂质不得超过3%。

刘太医道地广藿香

①多分枝,枝条少曲折

②茎断面有髓

③叶对生,叶缘具不整齐的粗钝齿,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

④剔除大杆

⑤叶含量高于《中国药典》

⑥检验报告

⑦成品图

中医现代新疗法——蝎毒疗法

专业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sg/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