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小吴(化名),连着喝了一个星期的酒以后,感觉胃特别不舒服,胃痛、脘腹部胀满,食物一直不消化、不想吃饭,吃一点就觉得胃胀的更严重了,还感觉头很重,疲倦乏力、口干口苦等。去医院做了检查以后,诊断为慢性胃炎,开了些药回去吃。吃了药以后,消化不良的症状好一些,但是早上起来还是口干口苦,于是就想看中医能不能解决他的这些症状。

其实,现在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存在些许问题,比如:吃的口味偏重,喜欢吃麻辣烫、烧烤这些煎炸的食物等等,

长期如此,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水湿停留,日久化热,湿热夹杂,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

1.胃部不适,胃口不好,脘腹胀满、特别是吃完饭后,胃胀加重,消化不良、灼热、反酸、烧心、大便干结等;

2.排便不畅、大便黏腻,粘马桶;

3.口腔异味,口干口苦、不想喝水、舌苔黏腻。

4.面色苍黄、容易长痘痘、容易发胖。

所以,针对这种脾胃湿热引起的症状,今天给大家解读一个中药方——三仁汤,方子组成很简单,就8味药:

杏仁、半夏、竹叶、厚朴、通草、薏苡仁、滑石、白蔻仁

但是,这个方子是用来治疗湿温之证的鼻祖方,也是清热利湿的代表方,记载在清朝中医吴鞠通写的《温病条辨》里面。

接下来,我就分析下这个方子的优点及如何灵活运用,细节较多,了解或者不了解这个方子的朋友别错过。

中医认为湿温是有形的湿气和无形的温热之邪夹杂在一起,能侵犯人体出现一系列的症状。通俗的来说湿温就是我们常说的湿热。三仁汤针对上、中、下焦,给予相对应的药物来治疗,使三焦宣畅,祛除湿邪,还用了少量的清热的药物,使整个方子祛湿清热,又不至于太过生寒。

方子中杏仁能宣利上焦的肺气,是一身的气机运行通畅,自然也就帮助水湿的运行;白蔻仁芳香能化湿,能调畅中焦脾气,打开脾胃内郁滞的气机;薏苡仁甘淡,能健脾、渗湿利水,使湿热邪气通过小便排出体外;这三仁合在一起用,能消除三焦的湿热之邪;通草、竹叶甘淡渗湿,能加强利湿清热的作用;半夏、厚朴苦温燥湿,降逆行气、散结除满,可以有效的把阻滞在胸胁间的水湿痰饮温化掉。

实际生活中,出现头痛恶寒,胸闷、面色总是很油腻,洗不干净,感觉胸口闷,胃口也不好,就可以用三仁汤来解决湿热之邪,让身体水液代谢恢复正常。另外,急性的肠胃炎,中耳炎和关节炎等,只要是属于湿气重又带点热的,都可以用三仁汤。

同时,我们在此方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减来灵活运用,达到的效果会更加好。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sg/1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