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干部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清绿料素身八角形烟壶

玻璃是一种合成的材料,目前所见最早出土于战国时期,此后发展缓慢,到了清代,忽然有了一个高峰。清代玻璃大发展和康熙皇帝喜欢西洋科技有关。康熙三十五年(年),清宫造办处在德国传教士纪理安(KilianStumf)的帮助下,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玻璃厂,这是清代玻璃制作的一个大飞跃。在当时,玻璃器皿比珠宝还要贵重。

清粉红涅白双色料撒桃花烟壶

清代玻璃鼻烟壶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部分不用玻璃盖,而是铜镀金錾花盖。玻璃鼻烟壶在玻璃厂做,盖则是由专门的镀金作来做。鼻烟壶里的小匙,基本上有三种材质:牙作做的象牙、铜作做的铜镀金以及竹质。

清蓝料洒金星烟壶

玻璃鼻烟壶的主要产地除了宫廷造办处,广州、扬州、北京、山东也是重要区域。到了雍正年间,宫廷造办处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又在京西圆明园开办了分厂。早在康熙年间,玻璃厂已经能够生产白色、黑色、绿色、紫色等多个颜色的玻璃了。现存玻璃鼻烟壶中带年款最早的是雍正款。从乾隆朝开始,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都有带本朝年款的玻璃鼻烟壶。

清紫褐色玻璃七棱如意纹烟壶

雍正时期,不但玻璃的花色更加丰富了,金星五彩玻璃、五彩缠丝玻璃、花玻璃纷纷生产出来,而且与之相呼应的各种彩玻璃的鼻烟壶也应运而生了。鼻烟壶的造型也是多种多样,油篓式、多角形等等不一而足。

清茄皮紫料蝈蝈纹烟壶

清宫玻璃厂制作的玻璃分为透明玻璃与不透明玻璃两大类。透明玻璃称为“亮”玻璃,不透明玻璃称为“涅”玻璃。单色鼻烟壶是玻璃鼻烟壶中的主流,从康熙到宣统一直生产,从未间断。虽然我们今天未曾见到康熙款、雍正款的单色玻璃鼻烟壶,但从档案、文献记载看,康熙、雍正朝确实做过为数可观的单色玻璃鼻烟壶。

清雪霏地套红料英雄独立烟壶

套玻璃是清代独创的工艺,是指用两色以上的玻璃制作器物。分为两种:一种是满套,在玻璃胎上满套与胎色不同的另一色玻璃,再用琢玉的方法在外套的玻璃上雕琢花纹;一种是将所需各色玻璃棒烧熔,直接在器表黏贴花纹。

清红料套白料花卉纹垂胆形烟壶

这两种方法制作出来的器物,都能体现出凸雕效果,既有玻璃的质色美,又有雕刻的立体美。套玻璃鼻烟壶之所以弥足珍贵,就是因为它是玻璃成型工艺与雕刻工艺紧密结合的产物,堪称玻璃制作工艺史上的革命性发明。

清胭脂红地套绿料人物故事烟壶

套玻璃鼻烟壶之所以弥足珍贵,就是因为它是玻璃成型工艺与雕刻工艺紧密结合的产物,堪称玻璃制作工艺史上的革命性发明。清代学者赵之谦在光绪年间编写的《勇庐闲诘》中有如下描写:“时天下大定,万物丰富,工执艺事,咸求修上。

清料胎画珐琅富贵牡丹纹烟壶

玻璃胎画珐琅是清代首创的玻璃装饰工艺,始于康熙年代,是由铜胎画珐琅发展而来的。玻璃胎画珐琅是各种画珐琅中工艺难度最大,烧制成功率低。这是因为它是二次烧成,先把玻璃烧成某种器型,再用珐琅来绘画,之后再烧,温度高了,玻璃就碎了,温度低了,珐琅颜色出不来。所以清代玻璃胎画珐琅的生产量最少,极为珍贵。

清料胎画珐琅西洋人物烟壶

内画壶是清代末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品,最开始只是为了装饰鼻烟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工艺。一般用半透明料器(玻璃)制造的鼻烟壶,也有高级的用水晶、玛瑙翡翠等制作的,一般采用扁平的壶体,以便有两个平面做画。在做画以前还需要用铁砂在壶中摇动,使内部表面变成毛玻璃状,只有这样才能将色彩敷到玻璃上,这一工艺被形象称地为“涮里”。

民国马光甲内画人物肖像图烟壶

在内画壶中作画,描绘出来的无论是书法还是图画,是人物还是山水都要符合人类左右两眼的视物习惯,所以在壶坯的内壁作画,用的是反向作画的手法。在瓶的内壁绘画需要用一种很小的勾笔,笔端仍然是狼毫,狼毫在涩涩的毛玻璃壁上绘画,就像在宣纸上一样着色稳定。

清叶仲三内画彭海秋西湖夜舟图烟壶

以前西方人根本不相信是直接画的,但现在工艺已经公开,制作场所可以参观,内画壶立即成为世界著名的工艺品。为了适应各种欣赏习惯,现在也有在内画壶中绘制油画的。

近代王习三内画香妃戎装像诗文烟壶

王习三的作品意境深远,气韵生动,浑厚质朴,线描富于变化,设色协调雅致,布局严谨得当,款式高雅工秀。他画的鼻烟壶不仅技巧精湛,而且表现题材十分广泛:山水、人物花卉、虫草等应有尽有,扩大了内画壶的取材领域,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风景,他都精益求精,力求准确、逼真,形神兼备,气魄宏大,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清马少宣内画婴戏图烟壶

内画艺术有四大流派“京、冀、鲁、粤”。北京派的艺人用竹笔、柳木笔作画,以画面厚朴、古雅见长;山东派用毫毛笔作画,以画面纤巧、艳丽取胜;王习三在继承北京明、清著名老艺人叶仲三技法的基础上,融合内画名家流派之特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国际上被誉为“冀派”。

原文作者:白兰

文章来源:《收藏家》年4月刊《清代鼻烟壶》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收藏家》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jg/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