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本地学生在此次活动中了解来自长沙的三国吴简。)

(以简牍文化作为纽带,让公众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传承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长沙简牍博物馆致力于打造无边界、智慧化、多元化、分众化的“大课堂”。)

(激活简牍这张来自千年前的“储存卡”,开启更广阔的溯源中国历史、探寻中华文脉的“文明之路”。图片均由长沙简牍博物馆提供)

  星辰在线5月29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刘佳)5月27、28日,厚朴端雅的南京博物院、明孝陵博物馆、六朝博物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长沙的简牍。这是长沙简牍博物馆“文明之路”简牍文化公益行走进南京系列活动之一。

  在纸张发明普及前,简牍是中国最普遍、最常用的书写载体。简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探源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物证。为了让社会公众对简牍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年长沙简牍博物馆启动“文明之路”——简牍文化公益行系列馆际交流活动,以简牍文化作为纽带,联合国内各大博物馆,让公众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传承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从南京发出的政治、军事、民生等等号令都记载在“走马楼三国吴简”中。此次“走马楼三国吴简”进“京”,也带领着公众一起重温三国历史,通过长沙、南京两地同时期文物对话文字、文化,探源华夏文明、感悟古人智慧。

  年,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广场走马楼街一口古井中出土10万余枚三国孙吴纪年简牍,数量超过全国已出土简牍总和,成为研究三国时期,特别是吴国社会经济历史的宝贵资料,引起海内外高度   本次活动以长沙简牍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依托,联合了南京博物院、明孝陵博物馆和六朝博物馆,共同招募本地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中,长沙简牍博物馆教育员李伟向学生分享了文字的起源、书写载体的演变、简牍的形制等内容。课后,学生们体验了名刺、简册、封检的使用方式,结束时每位同学还获赠了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原创绘本《简牍诞生记》。通过本次活动,南京的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我国简牍上记录的千年历史和文化。

  近年来,长沙简牍博物馆致力于打造无边界、智慧化、多元化、分众化的“大课堂”,通过打造“听见简牍”系列文博广播融媒体项目、《大道至简——简牍里的中国精神》主题展、简牍文化公益行系列馆际交流活动等破圈传播。

  据了解,长沙简牍博物馆“文明之路”——简牍文化公益行系列馆际交流活动,旨在激活简牍这张来自千年前的“储存卡”,开启更广阔的溯源中国历史、探寻中华文脉的“文明之路”,传播发扬古老简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接下来,该活动还将链接简牍与青铜、石碑、丝帛等不同书写工具的相同与差异,“文明之路”旅程将从湖南到江苏南京、陕西西安等城市,推动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注:南京在三国时期作为吴国的都城,称建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jb/1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