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能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6159813.html

1.(A1)提出“邪去则正安”观点的医家是:

A.张子和

B.李杲

C.刘完素

D.朱震亨

E.李时珍

2.(A1)首先提出“六气者从火化”观点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张元素

C.李杲

D.刘完素

3.(A1)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刘完素

C.张从正

D.张元素

4.(A1)首先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医家是:

A.张从正

B.朱丹溪

C.李杲

D.刘完素

5.(A1)金元时期“滋阴派”形成的理论依据是:

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B.阴常有余,阳常不足

C.独阳不生,孤阴不长

D.阳在外,阴之守也

答案:1-5:ADACA。

考点回归:

金元四大家

1.寒凉派——刘完素(字守真)——“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

2.补土派——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3.攻邪派——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

4.养阴派——朱震亨(字彦修,又称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课外知识:

讲到金元四大家,不得不提到一个学派:易水学派,开山鼻祖是张元素,倡导脏腑标本用药,建立药物归经学说及引经理论。

张元素在临床上“不用古方,自成家法”。其创立的九味羌活汤,称为“易老解利法”,王好古在《此事难知》称为“解利神方”。张元素所立之方,皆“非为治病而设,此乃教人比证立方之道,容易通晓也”。书中说“增损使用,其效如神”,可见,活法在人,学中医要活,不能走进死胡同,拘泥于一家之言。张元素还有2首方收进教材:当归拈痛汤、枳术丸。

刘完素稍微出生得比张元素早一点,善用寒凉,但是你看教材选录的方剂:六一散、桂苓甘露饮、芍药汤、地黄饮子,是否一派寒凉?善用寒凉,不代表一派寒凉,这个我们是要有思辨思维的。

李东垣是张元素的弟子,在继承张元素的思想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而善用温补脾胃之法,被称为“补土派”。李杲重脾阳轻胃阴,这一点被香岩先生(叶天士)敏锐察觉到,胃阴学说得以完善。方剂学收录李东垣的方主要有:清胃散、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羌活胜湿汤、朱砂安神丸、厚朴温中汤、枳实消痞丸、枳实导滞丸、葛花解酲汤、普济消毒饮、当归六黄汤、复元活血汤。

张子和先是在刘从益门下学医,后来师从刘完素之学,在学术思想上深受刘完素影响,用药多主寒凉,治病每多取效。张子和主张攻邪,善用汗吐下,被称为“攻邪派”,方剂学教材选录的方有木香槟榔丸、禹功散(禹功散考试不考)。

朱丹溪是杂病大家,擅长滋阴,这与他接触的病人大多是达官贵人有一定的关系。左金丸、虎潜丸、固经丸、咳血方、保和丸、二妙丸、大补阴丸、越鞠丸等名方,都是出自朱丹溪之手,今天也有着广泛运用的价值。

上面提到的方都是方剂学重点的考试内容,我们需认真研读。

重视方源:

方源很重要,比如年有道题目就是问《医方集解》的清胃散比《脾胃论》多了哪味药,答案选石膏,方歌也有说: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再如地黄饮子《圣济总录》就没薄荷,刘完素的地黄饮子才有薄荷。这种问题自己查询就能解决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无陈皮,《古今医鉴》的参苓白术散有陈皮,适合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题目问哪本书就答哪本书,没问就随缘,不要纠结。

PS:大纲选的刘完素的方都是肉桂,桂苓甘露饮,芍药汤,地黄饮子,都是肉桂。每个医家有每个医家的风格,比如李东垣就喜欢当归配伍生地,如清胃散,朱砂安神丸,当归六黄汤,龙胆泻肝汤等,但注意了,也有意外,如补中益气汤有当归无生地。

但方源也不要刻意总结和背诵,复习时看一眼哪个方子出自哪里即可。

致各位药真题的读者

考研复习正在进行中,正在复习的你是否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与我们分享?

欢迎在文章下方的评论区留言,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投稿文章请编辑成word文档,并发送至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upuhuaa.com/hptgx/5809.html